正文

失控状态的孩子(1)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有时候,老师有可能被一个很有力量的孩子所控制,因为这个有力量的人对其他孩子的影响,导致孩子们不听老师的指令而只听这个孩子的话。

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我们成人要尊重孩子,要给予孩子自由,孩子要做什么就给予他们空间和权利去做,不要干扰或阻挠孩子做事情的愿望……”我认为,凡事不能走极端。我们要是总抓住一个理论不放,或者某个人说的某句话不放,我们就会进入到一种极端的做事状态中,不会清楚地判断出,当下的这个孩子我们怎么应对他。

在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和足够的尊重的同时,成人还需要对他们有要求,并且他们必须要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做,而不是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

丞说完让老师去归位那句话之后,他大摇大摆地,又将那两条机械有力的腿移动到他们刚才玩的地方,正准备着再次开工。他此时很快乐的样子,他那天包地的牙齿笑起来让他的眼睛眯到一起,更让他的鼻子高挺起来。

丞的再次开始工作,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工作,看似他很快乐,也并不是真的快乐,因为他的状态中有种不安定、不顺畅,从他的大笑中显露出来的状态让了解他的人会清楚地知道他失控了。

一个失控的孩子,他所做的事情是逾越了规则和节奏的,呈现的状态就不是普遍情况下的正常状态,更不是艺术化的行为状态。这个时候这个孩子他将要做的事情不是他真正想要做的工作,他内心对工作的渴望和热情也是不存在的,完全是被一种疯狂的东西所控制着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实际上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下去,即便是勉强找点事儿做,也不是理想状态下的做法。有经验的老师在此时会给这样的孩子安排下一个环节的工作,使他们脱离这种状态。因为这种状态会像旋风一样传染整个班级,所有人都会失控,都会像丞没有目的地大笑,甚至做破坏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师要帮助失控状态的孩子恢复到平静中,要考虑和确定的是,不要担心有人会说你是在控制和约束孩子。

如果老师很担心自己哪一点“做错”了,会被贴上“不爱孩子”“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自由”的标签,就不敢对一个失控的孩子有所干预,进行正向的引领,而任其发展下去,这是很危险的。

其他的孩子看到丞的反应之后又都看着老师,并且也还不敢轻举妄动,等待好时机再出手,此时我先行动了。

我走到丞面前,平视丞:“请你去准备!”我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很肯定,丞下意识地放下了手中的棉垫,抬起他的杏仁儿眼,瞪着我,歪着带着旧伤的脑袋,他的一只眉毛有力地挑起,使得他的脑袋看起来更歪了。

听完了我的话,丞把他挑起的眉毛同一侧的腿往前伸了伸,抖动起来,现在他的整个身体都歪了,看来我的话对他来说像给耳朵挠了挠痒痒。

不过,从他放下棉垫这个反应看,显然他对我的话感到了一点点儿的意外,因为还没有人对他说这样的话,他也不知道“去准备”是什么意思。

于是,很快地丞又说:“真好玩儿,什么准备不准备的,你去准备!”

我肯定地说:“准备就是请你到那边的桌子旁,安静地坐一会儿。”

丞没好气地大声说:“我才不去呢,要去你去!”

此时我拍拍他的肩膀,更坚定地说:“你必须要去准备,准备好了,再来归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