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遭遇传说中的丞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你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孩子是那么的让人有压力,而对他无可奈何,此时,对孩子有要求是我们成人要时刻记得的事情。要求孩子不是控制孩子,不是约束孩子,更不是为了解脱成人的压力而给予孩子压力。

要求是人的心理上的一种期望,也是帮助人进入到一种艺术化的行为状态中的基础。

丞,霸气,出言不逊,但有很出色的点子,他会让小朋友很快地和他玩耍在一起。他个子长得不是特别高,而在五岁的小孩中,他是属于有力量的那类孩子。在自由玩耍的时候,他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把大家集中到一起,实施他所创造的游戏内容。

正因为儿童群体中有丞这样的孩子,我们就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的孩子总是跟在别的孩子后面玩儿,他总是处于追随者的位置……”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在儿童的群体中,要是有一个人,他比较有想法,并且会用一些玩具或是当下就能用的材料,不管是什么材料,只要能布置出一些情景来,并且这个情景也是其他小朋友都有一点儿经验的,大家就很愿意玩他提议的游戏。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具有想象、创造、合作的特质。

具有这样能力的孩子很容易就成为大家信任的人,都愿意和他玩的人。他在儿童群体中的位置就很有分量,同时就会有人追随在他的身后,因为追随者们在他自己没有想法和点子的时候,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来引领他玩耍,这是孩子的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而丞的气质属于比较有力量的那种类型,他很容易掌握这样的主动权,不管体现在语言上还是行动上,他都比较占优势。

他还有一句经典语言,那就是“不可能!”当他听到有人说的和他要做的不一致的时候,他就说“不可能!”其他的孩子一方面是出于模仿的角度,一方面是能判断出他是有力量的,也就会随应道“不可能!”于是,有不同意见的人要是提不出更好的提议来时,“不可能”就真的成为了不可能,大家只能听丞的方案了。

由此,丞就习惯性地喜欢用他的“不可能”,百发百中,每每都胜。但是,不管怎么说他都还是需要真正了解他的成人来引领他一步一步地长大,不是靠“不可能”这三个字就能解决他幼儿园时期所有的问题。

我刚来当他们的主班老师时,丞倒像是这个班级的领班。丞的势力大得都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节奏,无疑是对整个班级的挑战。如果一个孩子处于这样的状态,对于他个人和大家都是很危险的。

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是通过周围人给他的反馈,他会无意识地重复使用他成功的经验,来判断它的有效性。在丞很多次地尝试以后,他处处开始使用他的“不可能”,直到遇到了一件事情。

一次自由玩耍结束了,到了归位的时间,老师们一般会用唱歌的形式呼唤和告知孩子们该做什么了,成熟的班级,孩子们都有这样的规律。

当我唱道:“小娃娃他就要休息了,小积木他就要休息了,小石头他就要休息了……我们要收拾玩具了。”

丞说:“不可能!还没到时间呢。”

我:“请你把你用的玩具捡起来,让它回家吧。”

丞说:“你去捡!”

我又说:“我们大家要一起收拾归位玩具。”

丞就不耐烦了:“你也归!”

总之,我说什么,他就说“不可能”;请他做什么事情,他就说“你去做”。

在“小农庄”里,不管是孩子们一起工作还是一个人自己工作,到了收拾整理的时候,都要将之前拿下来用过的玩具或是材料归位,放回原处。而丞的“不可能”一出口,其他的男孩子都呼应道“哎呀,怎么又要归位了,还没玩够呢就要归位了”,丞乘机就会再喊上一嗓子:“我们还要玩儿,你归位!”

这是不是个现实问题,每个老师调换到另一个班,都要和那里的孩子们有一个磨合和了解的过程,慢慢地孩子们才会接纳这个新老师。是不是丞对新的主班老师还不熟悉,就不习惯这个老师的方式,才会那样抗拒。

但是很快,我就见识了丞对其他老师的态度。不管你是老老师,还是新老师,只要是对他有要求,他都是一样的待遇,出口就说“不可能”,无意识地呈现出他的质疑和挑战来:我不做,你能怎么样呢,我们就是还要玩儿不归位,要归也是你们老师去归位。

这样的局面对于老师来说是很难处理的,因为孩子们处在失控的状态中,他们真的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做什么才是他们真正要做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并不能只想着用什么措施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让他们看上去变得有秩序起来。基于要控制局面的初衷,更要解决本质的问题,就是用一种做法让孩子真正地意识到老师对他们是有要求的,并且知道要求的是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