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雷花儿”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秋天快要结束了,我们在整理菜地时发现了一种植物,它的叶子长得很茂盛,枝干也不高。我们不了解它到底是什么,也不记得曾经种过这种东西,现在它却是整理菜地最大的障碍。

孩子们叫它“地雷花”,挖出来的地雷花,我闻了闻,它的根有种深深的泥土味儿,青涩的青草味,身体的模样像胡萝卜,但是表皮像一层薄薄的黑纱。我用手抠下来那皮就能看到它的里面是白色的,那就是它的肉吗,与白萝卜一样新鲜得像要滴出汁儿来,我又抠了一点那肉来尝,没有味道。

此时,伸从远处跑到我的身边踮起脚尖要看我手里的“地雷花”,他仰着头不停地叫它:“萝卜!萝卜!”看起来伸很喜欢这种植物,他拿过我手里的“萝卜”研究起来。伸把那植物的叶子迅速拔了个精光,直到剩下他的一个完整的“萝卜”时,就盘着腿坐在地上研究起来。伸似乎很精神的样子,他边将那薄得像黑纱的皮往下抠,边发出浑浊的音,他说的萝卜的音听起来是“卢布”的音。这时候,他的口水在嘴巴里卖力地工作着,使得他发的萝卜的音也卖力地响着,只要听到这样的声音的人都会被他逗笑了,他的那声音充分地体现了伸是如此的意外和开心。

我和助理老师相视而笑,因为,伸的状态真是太可爱了,使得我们的工作变得轻松起来。

此时,有一个小男孩,他将一只胳膊撑在菜地的栅栏上,另一只手下垂拎着自己的木铲子,一腿直一腿弯曲,休憩的样子。他帽檐下的两只大眼看着那如痴如狂地抠“萝卜皮”的伸,我似乎在米勒①的作品中看到过类似于这样的劳动情景。

再看看远处的孩子们,在滚动着他们的“收割机”四处收杂草,再将它们回收到垃圾回收处。这个“收割机”实际上就是在一个大木头上截下来的一节木墩,孩子们很喜欢滚木墩子玩,把它想象成各种东西,发挥出各种不同的作用。

我和助理老师把整出来的根啊秸啊都堆放在一边,成一个小山状,那些滚着“收割机”的孩子们就会过来用他们的方式将那小山上的东西装到机器上,运到回收处。他们在收的时候也不免要撒得到处都是,等到了回收的地方也就所剩无几,不过,这种帮助合作的行动是值得老师感谢的。

此时,挖这种稀有“萝卜”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每个人挖出来的东东都要经过伸的手,最后才到其他人的收割机上。因为看看伸的那个劲儿就知道,他自己盘着腿坐在地上,像一个小农场主,每当有小朋友的木铲子挖出了黑皮“萝卜”时,伸都要吆喝着拿到他跟前审查。而他自己的举动更像一个麻利的贪心老头,等小朋友把“萝卜”交给他审查的时候,他把人家的东西全都收入自己囊中,等他迅速地拔掉“萝卜”,就只给人家剩下的叶子和杆。于是,他的两腿中间几乎要堆出一个小山来,当太多“萝卜”挖出来的时候,伸的腿上就堆成了更大的小山。

说起来也是奇怪,每个孩子想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伸就想要那个“萝卜”,其他孩子就喜欢用木头墩子运送那“萝卜”上面除下来的叶子去回收站。在我们大人的眼里,伸真的是贪心,而在小朋友们的眼里,他们会觉得各取所需,因为没有一个孩子说伸只给自己叶子不给“萝卜”。

不管怎么说,伸在那天的劳动中,好好地享受了一把揪叶子、拔“萝卜”的瘾,也好好地享受了一通小朋友们和他顺利合作给他带来的愉悦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