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革命,到南方去(1)

中国1927·谁主沉浮 作者:叶曙明


“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列宁的这句名言,曾经令无数革命者激情澎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去。金戈铁马、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奋斗不息,写下了一页页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

大革命,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来说,已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词了。人们几乎已经淡忘,在距今八十多年前,在距离北京三千多公里的中国南部,在南海之滨、五岭之阳的广东,曾经成为一场震撼中国历史的大革命中心。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在国共两党合作之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席卷长江以南,波及全国,最终摧毁了北洋官僚集团的统治,使国民党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打破了以往只有北方统一南方,没有南方统一北方的历史神话。

尽管这场革命只是昙花一现,最终以国共两党流血分裂告终,但它的影子,却一直徘徊于中国的政治生活当中。它所形成的一系列思想理论以及具体的政治方式,包括社会动员模式、革命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一直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在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从井冈山到北京城,从土地革命到文化大革命,我们都不难找到1920年代那场大革命的遗传基因。

这场影响中国几十年的大革命,为什么不发生在天子脚下的北方,不发生在黄土高原,不发生在西方势力强盛的东部沿海,却发生在广东呢?

自古以来广东就不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它的地理特点,对内相对封闭(有五岭阻隔),对外则完全开放,它拥有中国最大的一片海洋国土——南海,有八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从汉代起就是海上丝路的始发地。虽僻在南版,然门户四达。当中国处在一个封闭的大陆农业社会时,广东被视为偏远的蛮荒之地;但当世界进入海洋时代以后,广东便成为中国面对世界的最前沿了。

历代王朝对广东的控制,本来就有鞭长莫及之感,在经历了太平天国动乱之后,国家机器已严重破损失灵,对南方的管治,更趋于松弛。在近代史上,第一波从南向北的革命,是太平天国;第二波,是同盟会的反清革命;第三波,就是1920年代的大革命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发源地都在广东(太平天国虽然起于广西,但一班领袖大多为广东人),这就绝不是偶然的了。

中国有句老话:“王气在北方,民气在南方”。早在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就觉得广东有一股强悍的“民气”,可与洋人决一雌雄,他向朝廷请战时说:“民气可用。”民气固然可用,却不是人人会用。善用者,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甚至创造历史、改写历史。

广东离“王气”最远,民气最盛。这恰恰是它成为近代政治文化试验区的最有利条件。从“五四运动”开始,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人本主义、安那其主义、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学说,在北方蓬勃兴起,百家争鸣,处士横议。但要把这些新思想化作改造社会的行动,则广东是一块首选的实验田。孙文搞三民主义要到广东来,陈炯明搞地方自治也要到广东来,共产党搞共产主义革命,也要到广东来。

昔日黄埔军校门口有一著名对联:“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畏死莫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也是1920年代广东在全国热血青年心中的形象。大批有理想、有智慧、有行动能力的社会精英,便如怒潮排壑一般投奔革命而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