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1)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作者: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

□ 最近,你大讲先秦诸子,是不是想“救市”啊?

■ 救市?救什么市?股市?楼市?奶市?哈!怕是管不了吧?远水不救近火嘛!再说人家又不是救火车、消防队。

□ 不是吗?孔夫子怎么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又何必多管闲事”。反过来,意思也很清楚——如果社会出了问题,我孔丘就不能不管。那么,孔子管了吗?管了。这就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当时世道不好;第二,孔子挺身而出。这不就是“救市”吗?

■ 倒也是。不过不是“救市”,是“救世”。当然,打个引号,说是“救市”,也行。

□ 其他人,也都这样吧?

■ 应该说,最早是孔子发表了他的“救市主张”,比如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让世界充满爱等等,然后就有人出来支持或者反对他。先是墨家反对,后是道家反对,最后是法家反对。儒家自己这边,孟子和荀子支持。不过孟子和荀子,观点也不完全相同,也有争论。

□ 对不起,先打断一下。你说“孔子最先发表救市主张”,难道老子不在前面?

■ 恐怕有两个“老子”,或者至少有两个。孔子曾经问礼的那个,在孔子之前,或者同时。写《道德经》(《老子》)一书的,我想应该在孔子之后。这个问题,只要比较一下《老子》和《论语》两书的内容,就不难得出结论。简单地说,《论语》只是自说自话,基本上没有对立面;《老子》却是多处批判儒家,以儒家为靶子。批判者总是在被批判者之后,这是常理。如果要深究,建议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和李零先生的《人往低处走》,我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也有说明。

□ 这样一说,就清楚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恐怕就因为当时“天下无道”,社会出了问题,得有人来“救”,来发表“救市”的主张。这就有了先秦诸子。但如何救,救什么,问题出在哪,观点不同,说法不同,方案也不同。这就有了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是不是这样?

■ 也是也不是。天下无道,需要“救市”,只是百家争鸣的直接原因,不是全部原因。他们讨论的问题,也不全是这个。不过,救市,确实是焦点。

□ 核心就是“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

■ 也不光是“拿什么来救”和“怎么救”的问题,还包括“救不救”。实际上,也有主张“不救”,或认为“没救”的。

□ 为什么?

■ 因为在他们看来,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坏透了,烂透了,根本就不可救药。

□ 这是什么人的观点?

■ 孔子时代的隐士。他们是“道家之前的道家”,简称“前道家”。孔子为什么会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就因为有个隐士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滔滔洪水,谁能改变,你们又和谁一起去改变?你们与其像孔子那样“避人”,还不如像我们这样“避世”。避人,就是拒绝与那些坏人合作;避世,则是拒绝与整个社会合作。为什么拒绝与社会合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救嘛!

□ 天下无药可救,又怎么样呢?

■ 能拯救的也就是自己。

□ 这又是谁的观点?

■ 墨子时代的杨朱。杨朱是先秦道家第一人,第二是老子,第三是庄子。这三个人,观点并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拯救天下,先得拯救自己。不能拯救自己的,也不能拯救天下。相反,如果每个人都能拯救自己,天下也就不需要拯救了。

□ 这可以说是“要救市,先救己”,对吧?

■ 可以这么说。而且,杨朱、老子、庄子都认为,现在社会之所以出问题,就因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却去管别人,自己都救不了,却想救世界。结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别人,人人都来救市,势必天下大乱。他们的结论也很简单:别救。

□ 不救怎么行呢?不救又怎么办呢?

■ 所以儒家、墨家、法家都主张“救市”。其实道家也不当真“见死不救”,而是认为不能像儒家、墨家他们那样救。在道家看来,那不是“救市”,反倒是“添乱”。因此,要紧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甚至“什么都不做”。不做,反倒有救。

□ 不救之救?

■ 是的。

□ 不救之救也是救吧?

■ 当然。

继承思想文化遗产,不能急功近利

□ 那么,先秦诸子,不就可以说是“救市者”;他们留下的思想,不就可以说是“救市者的遗产”吗?

■ 马马虎虎也可以这么说吧!不过要讲清楚,先秦诸子争论的问题很多,范围很广,留下的遗产也极其丰富,绝不仅仅是一个“救市”问题。不讲清楚这一点,那些吹毛求疵故意找茬的,又要来骂我们“不严谨”、“伪学术”了。

□ 也不必如此小心吧!

■ 倒也不完全是怕挨骂,而是不希望我们的读者太急功近利。继承思想文化遗产,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把先秦诸子和当前的金融风暴直接联系起来,也是有风险的,一不小心就会庸俗化。因此,如果硬要说先秦诸子留下的是“救市者的遗产”,我必须说清楚三点。

□ 哪三点?

■ 第一点,先秦诸子救不了咱们当前这个“市”。别以为读一下《论语》、《老子》什么的,这金融风暴就挺过去了,就化险为夷了。更别以为先秦诸子的那些“语录”、“格言”,拿过来用就能立竿见影。没有的事!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一种典型的巫术思维。你见过以前经常贴在电线杆上的那些字条没?“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有那么灵的事吗?

□ 第二点呢?

■ 第二就是当前这场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迟早会过去。人类社会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脆弱,不会顶不住的,读不读先秦诸子都一样。读,会过去。不读,也会过去。

□ 哪又何必要读?

■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尽管当前这场危机可以渡过,这场风暴也会过去,但还会有下一轮的风暴,下一轮的危机。我们人类,命中注定只能在一种悲剧性的历史进程中前行。有前进,就会有后退;有胜利,就会有失败;有成功,就会有挫折;有辉煌,就会有暗淡。危机永远存在,风暴还会再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有思想准备比没有思想准备好,有思想武器比没有思想武器强。

□ 我们中国的先秦诸子,就提供了这样的思想武器?

■ 提供了。因此,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时候,我主张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先秦诸子。将来,世界风平浪静,重归太平,我更主张这样做。

□ 为什么这样说?

■ 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先秦诸子留下的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应对变革的思想方法。有了这些思想方法,我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至少,也有一个“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比方说,我们可以看看,他们当时是拿什么来拯救自己的世界的。

□ 应该是些很管用的办法吧?我也很想知道呢,能不能讲讲?

■ 又急功近利了不是?别老想着有什么屡试不爽的办法,拿过来就能用。实话实说,我们现在之所以弄得问题多多,原因之一,就是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不管讲什么,都要跟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职务升迁等等挂钩,不挂钩没人听。周易禅宗,先秦诸子,《水浒》、《三国》、《红楼梦》,都看出“职场三十六计”来了,还美其名曰“国学”。其实八竿子打不着,也未必管用。告诉你吧,那都是些“披着羊皮的黄鼠狼”,至多是一些“术”。先秦诸子留下的,可不是那样的东西。

□ 那你说他们留下了什么?

■ 道。他们留下的是“道”,用来拯救当时世界的,也是“道”。天下无道,则唯道可以救之。所以就连最实用主义的法家,也留下了“道”。当然,法家也讲“术”。儒、墨、道、法四家当中,法家是最喜欢讲“术”的。但法家是讲“术”也讲“道”。他们留下的遗产当中,最宝贵的也是那些“道”。实际上,先秦诸子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们的争鸣虽由“救市”而起,他们的思考却超越了这个话题,想得更深刻、更长远。

□ 怎么深刻,怎么长远?

■ 面对当时必须拯救的世界,先秦诸子至少考虑了这样一些问题。比方说,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社会?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制度?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文化?还有,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念?这就是他们的反思。也就是说,面对当时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面对那四处着火的混乱局面,先秦诸子并不是急吼吼地端着一盆水就去救。他们还要想,好端端的世界,为什么会起火?火势为什么会蔓延?怎样才能真正扑灭?扑灭以后又该怎么办?国家究竟能不能长治久安?人民究竟能不能世代幸福?这才是他们真正要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才是他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