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心心相印(3)

佛心流泉 作者:林安梧


大其心量

十多年前,我有幸参与了南华大学的建校工作,作为创校的校务委员,接着担任了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因这机缘让我有机会亲近星云大师星云大师(1927~),俗名李国深,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记忆最清楚一句话是“心量有多大,志业就有多大”。我想台湾当前的佛教能有如是的发展,大体可以说是诸山长老、高僧大德以及广大信众的“大其心量”所致。

不只佛光山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慈济功德会的“济功遍天下,慈德润群生”,还有中台山、法鼓山、灵鹫山以及善导寺,能有如是这般“大乘”成就,莫不因“大其心量”所致。

不只佛教讲“大其心量”,儒家道家也讲。在华人文化传统里,儒道佛早已通而为一,作为华人文化心灵的共同土壤。佛教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说起,这是由般若智破解一切执着,因之而能同体大悲的发起愿力,去渡济天下苍生。

儒家则是从“生生之德”说人之参赞天地化育,由“亲亲”而“仁民”,进一步,由“仁民”而及于“爱物”。

道家原与儒家为同源而互补者,它与儒家相为表里。它从“天地自然”说人生天地之间,当顺成此天地之道,成就人间之德,说“人当效法学习“地”的博厚,具体的生长,进一步,这“地”当学习“天”的高明,朝向普遍的理想,而这“天”当回溯到那“总体的根源”的“道”,这“道”之作为根源的总体则当顺其“自然”。是啊!“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儒家是把人放大了,由亲而疏,由近及远,不但有空间的宽广度,而且有着时间的纵深度,孟子说: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达道。

所指即此。其实,这广居就是“仁”,这正位就是“礼”,这达道就是“义”,人之行“仁、义、礼”是有其纵深度与宽广度的,人的生命不只是面的铺开而已,更是立体的建构。张载说: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