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心心相印(7)

佛心流泉 作者:林安梧


其实,生命有趣的是,当时很辛苦、很痛苦,现在想来,却也有几分感恩。若不是在通识,就不可能那么通达于各学门知识,而且通识之为通识就是要由“分别”的“识”回返到根源,“通达”于道。这对修习哲学的我来说,是最好的磨炼淬砺。十三年来,“清华”惠我多矣!感恩之至。初到“清华”三年后,我完成了博士学位,五年后升等为正教授,出国访问、借调南华办学,完成了九部专业著作,三部通识教养著作。

我提出的“后新儒学”、“存有三态论”以及“道的错置”等就在“清华”时期构思完成的,开花结果时,已去了师大。John Makeham、方红姣、杨生照、陈鹏等学者对我作了专业的研究,虽多在21世纪了,但主要论点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直到世纪末完成的,那时我正在“清华”。后来,我到师大指导了不少学生,也在中大、兴大、东华指导许多博士,这都得感恩“清华”。通识中心同仁的真情相与,面对着重重考验,让我们每个人告诉自己,就让通识中心同仁的专业成为一般专业所达不到的境域吧!这真切的努力,其虑患也深、其操心也危,果真有大益处也。事过境迁,无怨无悔,只有感恩而已!

日前,一位“清华”毕业的博士还与我谈起了以前在“清华”听通识中心办的“通艺讲座”的情形,他说李敖的那场“清华人错在哪里”充满着朝讽的机趣,而陈文茜讲的“岛屿的诅咒”则悲痛中仍有着希望的亮光。是啊!你可知,施明德、许信良、林洋港、刘兆玄、宋楚瑜、星云法师、胡因梦、李家同等可都在这里讲演过呢!

我们当时定位“通艺讲座”的“通艺”是通于“六艺之教”。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用我的解释来说,“礼”是“分寸节度”,“乐”是“和合同一”,“射”是“指向确定”,“御”是“主体掌握”,“书”是“典籍教养”,“数”是“逻辑思辩”,如此“六艺之教”就是最好的通识教育,孔老夫子提倡六艺之教,他是人类最早的通识教育大师。就这样,通识教育中心在二楼入门的玄关处,就供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画相,是唐朝吴道子的拓本,古朴而雅致,颇有可观。

是啊!以六艺之教为核心的教养,“清华”人就不会再错了,以通识教养为范围的岛屿便不会再被诅咒,而是能“通古今之变,识天人之际”。“清华”啊!“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让天地精神、乾坤气象,重新绽放光芒。深深默祷!深深默祷!

庚寅之春(2010年3月11日)晨于东台湾之花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