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心心相印(8)

佛心流泉 作者:林安梧


儒道佛的声音

近二十余年讲习儒道佛经典,有一大感触。每回讲来,总觉不是我在“讲”,而是我在“听”。我在“倾听”经典,因为倾听经典,而使得这倾听开启了讲,此之谓“开讲”。开讲不是我在开讲,而是经典在开讲,我反而是在倾听。

倾听《论语》、《孟子》,一念警恻,体贴得儒家的“自觉”。在此“自觉”中,人进到世界中,担起来,说“我,就在这里”。

倾听《老子》、《庄子》,致虚守静,体贴得道家的“自然”,在此“自然”中,人在天地间,看开了,说“我,归返天地”。

倾听《金刚经》、《六祖坛经》,万尘俱落,体贴得佛教的“自在”,在此“自在”中,人在宙宇间,放下了,说“我,当下空无”。

有倾听、有交谈,有融会、有沟通,新的话语就在耳际重新响起——

佛陀说“我,当下空无”。正因这“无我”的“自在”,让“我,归返天地”,就这归返天地,我醒觉到“我,就在这里”。

老子说“我,归返天地”。由于这“无为”的“自然”,“我,就在这里”承担挑起,就这承担挑起,我猛然觉悟还得放下,回到“我,当下空无”。

孔子说“我,就在这里”。只因这“承担”的“自觉”更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使其生长,却不占有,任其作为,却不依恃,由其生长,却不宰制),如此,“我,归返天地”,既归返了天地,进而“我,当下空无”。

孔子说“我挑起”为的是苍生,回到天地,“看开”一切,终而能“放下”。

老子说“我看开”所以能放下,面对苍生,“放下”执着,这才能“挑起”。

佛陀说“我放下”更而能挑起,如如无碍,“挑起”志业,把世界“看开”。

“放下”、“挑起”、“看开”、“放下”、“挑起”、“看开”,环环相续、永不停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