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心心相印(11)

佛心流泉 作者:林安梧


我只觉得“经典是一个生活世界”,是悠游,是生活,是对谈,而不是论辩,不是议论,不是言语。我们不忘“经典是一个生活世界”,而天地间所成的“生活世界亦正是一部经典”,人俯仰其间,声息气脉,只要返本,自无限隔,正是“宇宙原不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

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删诗书”是解构了贵族对于经籍的编纂权与诠释权,“订礼乐”是解构了贵族对于政治社会体制的建构权,“赞周易”则是解构了贵族对于自然生命根源性契机的唯一参赞权,“修春秋”是解放了贵族对于历史的记载权与解释权。孔子在解构中重建,在诠释中开展,虽说是“述而不作”,其实是“以述为作”,是在此述作过程中“集大成”。

这“集大成”不只是典籍的融摄,而是心性的开启,是生命内在根源太阳的升起。他照亮了自己的生命,而且开启每一个人生命中内在的太阳,让自家生命炯然自照,自照照人,交光互网,生长在生命的根源性充实与圆满之中。

真如太史公所言,这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不只是“中国历史上的太阳”,亦是全人类、全宇宙星辰之一。

丁亥之春(2007年5月8日)于台湾师大元亨斋

现代化之后的心灵安顿

最近朋友送来了一本书,书用了日文汉字的“侘寂”(WabiSabi),粗看到“侘寂”这词,却陷入沉思。悠远而无际的沉思,由近及远,由远而逝,就这样逝去了,在遥远的那一端,无影无踪地逝去了!说也奇了,它却又返了回来,逐渐由远而近,由近而及乎身地回了来。从那“至大无外”的六宇八荒,回到了“至小无内”的无为自然。

一时间,我想起了川端康成写的“日本的美与我”,想起道元禅师,想起对日本哲学有深厚理解,对道元有着深情皈依的前辈老友傅伟勋教授,眼前凝然而现的是雪国般的宁静,却又充满着烫人的炙热。想着想着,却不免一阵晕眩!晕而眩之,眩而晕之,定了下神,就这样,我直想用“侘寂”这字眼来形容我现下一时的心境。

“侘”(Wabi)说的是困顿,却得安贫,虽陋室粗食,却德馨芬芳。“寂”(Sabi)说的是寂静,却难免萧索,虽为积郁,却得田园之自然。就日本文化来说侘寂,这已然不易,但此中却充满着人在现代化处境的张力,在这张力下所调适出来的一个崭新可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