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心心相印(12)

佛心流泉 作者:林安梧


回到华夏本土来说“无为自然”,则“侘寂”这字眼似乎才有归趋之所。“侘”者“人”、“宅”也,“人”寻得了自家的“安宅”。何宅为安,盖“仁者,人之安宅”也。就因人寻得了此安宅,因而可以“居天下之广居”,进而得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达道”,这人可能是缈小的,却又是宏伟的。“寂”者,致虚守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之“万物并作”,就这样“吾以观复”,而得“归根复命”,人们就在“复命”与“知常”的情况下,悠游自得!

人的生活是具体的,须学习地的厚实生长,这厚实的生长必得迎向那高明而普遍的理想,迎向天的高明,进而回向总体体的根源,就在这根源的总体中有着自发而调节的和谐力量,自然而然,无为天成。这些年来讲习老子《道德经》愈发喜欢其中所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啊!刘禹锡说得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这《陋室铭》说的原来是“道本同源,天地浑然”,人居于世,能得如此,方为侘寂也!

丁亥之夏(2007年6月12日)于台湾师大元亨斋

创意与搞笑

《论语》课中,要学生做个报告。学生倒也有才得很,惹得一众皆乐,乐得人仰马翻。

嘎然一声,众乐就这样停了!住了!也灭了!散了!

一时间,一众“默然”。我看到大家的“漠然”与“无奈”,因为这样的“创意”根本不是“创意”,而是“搞笑”。

“搞笑”之后,像是松解开来的“心灵”,似一叶孤舟,航行于汪洋大海,莫知所之,不知何往!

我真见识到了!“搞笑”文化已彻底入侵了现代年青人的心灵,他们误认为“搞笑”是“创意”。在那空荡荡无所归的当下,我看到了文化的衰颓!我看到了教养的无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