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大千世界(12)

佛心流泉 作者:林安梧


次日,五更天,天气微寒,起身就是为了观日出。一众来到了观日台,朝雨方歇,旭日将见而未见,却见漫空丹霞,洒向草木、山石、云间。我只轻轻漫步,飞霓生雾,似若腾云,御风而行!就这般,慢慢地,霞已成丹,丹结入穴,此时丹炉蒸蒸,遍山风满,雾生云起,音声相和,群仙毕集,那玉皇上帝正五更早朝呢?

不管飞来石,何问莲华峰,逐步过天都,管他天人府。或疾行、或缓步,歇些会儿,可漫说,可闲谈。一众急得写真,其实那来真,说是摄影,影只是表、只是象,这表象当然是假,却也说得真,盖真表象,而假之以成真也。“百步云梯”,哪里只是百步,百步是假,假此百步,在加百步,又是百步,如梯升云,是为百步云梯也。上了百步云梯,才见阳光所照,千尺飞瀑也。黄山的瑰奇俊逸,雄伟峻拔,真出人意表也。

谚云“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天下奇,这是公认的!年过五十,多少也登了些山,攀了岳,虽说“山河大地自有等分”,却总觉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这回,来了黄山,我却要说虽无分别,却有差别,口占黄山偈,偈曰:

未览黄山不知山,

既来黄山山是山。

未离黄山山何在,

归来黄山不识山。

我来黄山,黄山来我,如此对话,如此和谐,彼此交融,这可是诠释学的存在视域啊!这可是迦达默尔(Hans Georg Gadamer)的“视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呵!

丁亥之秋(2007年10月2日)于新竹元亨斋

旅日手札

题记:

大和魂啊!大和之魂,在怖栗的均衡下,学习到一种奇特的隐忍。隐忍、残忍、慈忍,就免不了这个“忍”字。或者可以说这是太和谓之“忍”吧!

12月3日

而作为历程中的一个典型,这样一个典型看似超越的,但却是历史性的,即此历史之延续而溯其源,如此溯源而超越,依此超越而保障其本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