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东谜局

听听中国怎么说 作者:新华社国际部


两条关于美国中东政策的评论稿件,一条突出“黯然”基调,一条显示“积极”色彩。

时隔四月,两届政府,一个中东。错综深刻的因素决定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以及实施,将困难重重。

丹佛大学国际关系专家阿德尔曼认为,美国在中东必须彻底改变外交政策,放弃规模宏大的方案,新政府只可推动一连串的小措施。

即便如此,即便在巴以问题上,白宫依然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其所谓的“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两国方案”和“路线图计划”,如同黏糕掉到灰堆里--吹又吹不得,拍又拍不得。

布什中东政策黯然谢幕

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布什14日突访伊拉克。布什在巴格达表示,伊拉克战争“尚未结束”,但“正在迈向胜利的道路上”。可是,在巴格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巴格达电视台的记者蒙塔兹·扎伊迪将两只鞋子抛向布什,高喊:“这是告别的礼物!”

这一戏剧性的场景,似乎成为象征布什政府中东政策黯然谢幕的一个注脚。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采纳强调军事打击和先发制人的新保守主义学说,发动“反恐战争”。布什政府以反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在出兵阿富汗之后,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泥足深陷,而且彻底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生态。

美国试图以武力推行美式民主,改造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面貌,但此举不仅在该地区激起强烈的反美情绪,使中东地区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部分地区的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而且使美国面对新的恐怖主义孳生的现实。

伊战以来,已有50万伊拉克人死于战乱,近100万伊拉克难民逃亡国外。战争激化了伊拉克国内的种族和宗教矛盾,统一的伊拉克面临分裂和周边邻国争夺势力范围的危险。此外,战争使伊拉克的什叶派势力、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获得了空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对抗。

历时五年多的伊拉克战争,已造成美军4000余人死亡,60万人伤残,耗资2.7万亿美元。布什在国内的支持率锐降至30%,共和党在2007年10月的中期选举中惨败,美国公众和政界对布什政府的伊拉克和伊朗政策的质疑和批评之声此伏彼起,新保守主义集团的骨干如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博尔顿、罗夫等人先后挂冠而去。

时至2008年底,奥巴马在美国公众的求变呼声中高票当选下任总统。按照当初竞选时的承诺,伊拉克和伊朗问题将成为奥巴马上台后优先处理的外交问题。竞选期间奥巴马就提出了解决两伊问题的《奥巴马-拜登计划》。在此计划中,高举“变革”旗帜的奥巴马与布什的新保守主义划清了界限。在伊拉克问题上,奥巴马设定的目标是结束战争,提出16个月的撤军时间表,不在伊拉克境内谋求永久性的军事基地,也不保留战斗部队。在伊朗问题上,奥巴马曾在竞选中表示,愿意无条件地与伊朗谈判解决分歧。

在奥巴马即将展开“变革”之前,布什政府与伊拉克的马利基政府高调签署《美军撤军协议》,确定美军将在2009年上半年开始撤出伊拉克城镇,并于2012年之前从伊拉克全境撤出。这样一个协议,其实是给反美情绪浓重的伊拉克民众作出的交代,也向反对浪潮高涨的美国内民众以及国际社会作出的交代,同时也要尽可能巩固美国在伊拉克的“成果”。

但是,无论怎样巩固伊拉克战争的“成果”、表达其乐观情绪,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已预示着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终结。在奥巴马的“变革”口号之下,两伊乃至整个中东局势将出现怎样的变局,才是真正的悬念所在。(华黎明)

【延伸阅读】德国国际问题专家海因茨·泰森认为,陷入伊拉克、阿富汗僵局的美欧国家,对问题的反思还不够“透彻”。

他指出,西方为伊拉克、阿富汗确定了实现民主和人权这种不现实的目标,而不是建立正常运转的国家政权,因此西方注定会失败。

海因茨提出“文化战争”的概念,认为西方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干预越来越清楚地证明其犯了原则性错误。迄今经验表明,西方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无法赢得文化战争。从长远看,多极世界秩序同时也是多极文化秩序,不充分理解文化的意义,西方在多极世界找不着头绪,其干预往往不能达到实现和平的预期目标。

因此,西方应遵循现实必要的安全政策,而不是按照西方的样板改变非西方的文化形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