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那些具有“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敢仗义执言,只会察言观色,看领导脸色行事”品质的从政之人,以及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者进行调研后得知,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具有一定层次的领导,大家都对这些人不认可甚至嗤之以鼻。
很多老百姓听了以上描述的特征后,对这样的人都显示出无比的鄙视和强烈的愤怒。因为这些人一旦碰到决策时的不同意见、冲突和矛盾,就会选择回避、退缩,因而很可能不会为他们“做主”。
他们对任何事物取舍的原则是:对自己的仕途是否有利。
我也想借此提醒那些身在基层的小公务员们不要忘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以及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打油诗!
同样,很多官员也坦承不喜欢这种人做下属,也绝不会提拔他们高升。因为这些人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所讲的“老实人”,他们其实很“滑头”。有朋友“掏心窝子”地告诉了我“最自私的想法”,说提拔这样的人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那些敢于仗义执言、坚持己见的人,顶多会犯“技术性”错误;而这些人,往往因为要“保官”而会屈就、顺应别人,违背良心、违反原则而犯下“根本性、致命性”的错误,到那时,推荐者也可能“吃不了兜着走”。而且,你在位风光之时他会“拥戴”你,一旦你处于下风,或者在关乎他自己职位的稳固以及高升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很可能落井下石把你踩在脚下。
对这些人最终的结论是——没有人认可,更别谈喜欢。
这就是愿景不崇高的为官者最终赢得的下场,这也就预示着,那些一心只为自己,把“为官”变成“唯官”的人,结果却恰恰相反,从根本上说,这样的“官”做不大、也做不长。
老百姓欢迎和拥戴的,一定是那些敢于为他们说话,一心为他们争取利益的“像自己父母一样”的官;而当权者“喜欢”的,也绝不会是几句奉承话,他们所需要的,同样是那些能帮自己干出老百姓欢呼认可的真正“政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