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真诚、付出、不索回报(20)

感动力:赢得一切的根本 作者:张利军


2、你放别人在心里了吗?

这个问题测试的结果非常有意思,不信的话,你可以自己去尝试着问你熟悉的某个人同样的问题:“你会放别人在心里吗?”或者“你时常会在不自觉中关照到别人吗?”

之所以说它非常有意思,是因为大家的回答几乎都是“我当然会啊”、“我不会这么自私吧”、“我怎么可能不……”

纽约电话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在电话中最常用到的是什么字,答案就是人称代名词中的“我”。在500次电话谈话中,曾用了3990个“我”字。人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我”,“我”,“我”……

所有的人际关系大师们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要想被别人认可,就要做一个真诚的“倾听着”,并且不断地通过“你最近……”“你上次……”“你好像……”等来引导对方充分地表达自己。

以别人为中心而不是自己!

在不断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思过,曾几何时,我们真诚地把别人放在心里了吗?

3、冷漠、胆怯的背后是什么?

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动和愤怒。

公共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一个人最本质的人性特质。

不久前重庆晨报曾报道了当地一名11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在公交车上面对小偷的扒窃行为,勇敢地大声呵斥、制止小偷行窃,遭到小偷卡脖子、扇耳光报复,全车包括司机在内的30多人竟然无一人敢出声或相助,而当时,售票员就在其身边不远。

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在这种公共突发事件面前,每一个人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做人的最本质的素质展示给了世人。

活在这世上,谁不想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在平日里道貌岸然处处表现自己为人高尚的“君子”们,一到关键时刻便原形毕露。

我们暂不去说那正直勇敢的小朋友,也把那可恶的小偷扔到一边,我就想问问除此以外的其他人……

那些“当时没在意”的乘客们,是不是对你们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