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华谊兄弟的“三七岁”(5)

大片时代:冯小刚与华谊兄弟 作者:秋原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这三部贺岁片都是过程轻松且结局圆满的喜剧,只有这部《大腕》,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黑色幽默。

冯导用句号为他的前三部喜剧圈上圆满的结尾,只有这部《大腕》,是个凛冽的惊叹号!

冯小刚导演风格的“转型”,就是从这部《大腕》,开始了。

《大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直至今天,这部电影依然保持着生动鲜亮的时代特色和犀利的“文化杀伤力”,堪称是其导演生涯里的一部“巅峰”级作品,也是最能体现冯氏喜剧电影风格特征的代表作。此外,他的眼光更进一步地看到“海外市场”这个更广阔、更长远的目标上去了--《大腕》临时变动剧本后带有跨国式色彩的情节和增改的大量英文对白,明显是为了迎合非华语电影市场的观众的欣赏口味。

尽管如此,海外市场对冯导这部鼎力大作的反应却并不那么让人称心如意。冯小刚在判断与迎合中国观众的欣赏角度上,具有他敏锐的眼光,现在他原封不动地用这种眼光去打量海外的世界,得出的就是一种虽乐观却错误的结论--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也能理解他的创作。

“文化艺术没有国界”,这八个字并不是绝对成立的。

在中国电影里加入大量英文对白,骨子还是国产片,也不等于就能变成让美国人容易接受的好莱坞影片。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老爷们中流行的一个习惯,就是用当时装雀巢咖啡的玻璃瓶沏最普通的茉莉花茶--哪怕雀巢瓶子外面再套一个“果珍”瓶子,里面装的还是茶,而不是瓶子上贴的“COFFEE”。

准确地讲,冯小刚和王忠军在彼时的某些原始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积极、热情,却一相情愿的构想。华谊兄弟太合跟哥伦比亚在那几年的合作,也并非如外界报道得那么愉悦顺畅。

且不说当时他们对北美电影市场的情况几乎是一无所知,而且单单就“电影发行”这一块业务来讲,因当时国家的相关政策尚未正式出台,华谊兄弟太合既没有国内的电影发行权,对海外发行这一块诱人的业务,也可以说是一无门路二无经验三无通晓此道的人才。华谊兄弟太合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不得不向实力更雄厚,谈判态度更坚决的哥伦比亚作出大幅让步。

《大腕》在北美的实际发行情况也让王忠军和冯小刚感到非常遗憾--“零票房”,压根儿就没有进入北美商业院线上映。

华谊兄弟不仅把海外发行权拱手交给了哥伦比亚,在属于影片的其他权益方面甚至是中国内地权益上也作出了足以令人耿耿的大幅让步:“影片所有权的70%归哥伦比亚所有,上述所有权包括一切版权、版权的延期和续展,以及发布广告、宣传、发行或以其他形式利用影片的权利……”

对于一向强调要掌握制片主导权和话语权的王忠军来说,这个结果恐怕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与哥伦比亚公司几年的合作,对于王忠军和冯小刚来讲,都是他们第一次参与中外合拍片的制作。一方面,王、冯二人在这个过程中,从跨国公司和国营老牌企业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另一方面,初生的华谊兄弟太合在与跨国公司合作中表现出来的弱小实力和不成熟,也让性格强硬的王忠军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于2003年获得电影发行许可证之后,王忠军极为重视市场营销和宣发工作的建设,并重点强调要把制片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初衷多多少少就和当初与哥伦比亚合作中的感触相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