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则 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随喜 作者:薛仁明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篇﹞

你瞧!孔子这得意呢!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准备一展抱负。这消息才发布,孔子“有喜色”;当下,门人见了不惯,就质疑他,“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唉呀!老师啊!您怎么得意成这个样子呢?

孔子常被学生质疑,这真是好,这最可见孔子之所以为孔子。而这样的质疑,在古代的诸多名师中,其实并不多见。以他这层级的老师来说,常被质疑,当然不是他逊,而是因为他大,因为他真。太大与太真的人,难知哪!难以遍知,无可看透,就不免心生疑惑;恰好,孔子偏又喜欢弟子诸般叩问诘难,即便有些不客气,甚至颇为尖锐,他都来者不拒。于是,这各式各样的质疑,可真热闹!也真是阳气!有这热闹与阳气,遂蔚为孔门最溥博浩瀚的万千气象。

当然,话说回来,这次门人的质疑,认真琢磨,其实也不算错;而所言之理,也很正确。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更喜欢孔子的这种得意。

孔子的得意,是他的元气饱满。这就好比,每一回的新年伊始,可能只是想到“万象更新”四个字,可能只是感到元春的节气在更移,更可能全然不为了什么,毫无来由,便对眼前的岁月,满怀欣喜,有种好情怀。正因这种好情怀,孔子这次的“行摄相事”,他载欣载喜,期待满满,不由得便得意了起来。这种开心,我特别觉得亲切,好比小时候过年。

孔子的元气饱满,也不单单是这回政治抱负的开展,其实,是遍在于他生命的每一个时节。至为寻常可见者,是他最得意非凡的“好学”二字。

孔子的好学,自幼及长而到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真可谓死而后已。论语里头,孔子常常称许人;无论今人古人,他从来都不吝惜称赞。他看这个人也好,看那个人也棒,看着看着,忍不住就欢喜了起来。然而,大家都明白,孔子虽常许人,却从不轻许;他的称许,有其限度,是有保留的,都只在一般相对层次来谈。至于有些最高级的词儿,譬如“好学”,乍看平常,他却极不轻易用的。通篇论语,你数数,明著称许“好学”者,有谁?寥寥数人耳。其中头一个,是孔子夸奖他最得意的爱徒颜回;再一个,就是孔子表扬他老人家自己啰!

今人多言,“活到老,学到老”;又言,“终身学习”。这些话,和孔子所说的“好学”,似而不是,其实并不同一回事。如若相同,孔子的“好学”,位阶就不可能这么高;如若相同,那么,孔子在这儿得意个什么呢?如若不同,这差别点,又在哪儿?在这情意荒失、百无聊赖的躁郁时代里,在这学习之声震天价响、却又不知学为何物的时代中,我们要重新看待那个元气满满的孔子,就不妨从这个差别点契入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