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专家谈钱德勒作品(6)

漫长的告别 作者:(美)雷蒙德·钱德勒


下面请牟森先生。

牟森:非常感谢新星出版社出了这么一套漂亮的钱德勒的全集。我算是钱德勒的比较,跟谢社长差不多的一个比较迷。因为我看得比较多好莱坞的经典的老片,也就是黑色电影。那么这个马洛的形象,亨弗莱·鲍嘉他简直就是化身了,包括他的声音,说话的语调就是那个样子。我实际上最早买钱德勒的全集是03年在广州,在天河图书城买了群众出版社出的5本,其中包括傅先生的两个译本。当时还同时买了4本上海译文的红色收获什么的。包括还有另外一个作者,我也非常喜欢,就是写双重赔偿的原作者。当然钱德勒是后来的,就是等于是对他们有超越,而且是在文学性上确实有所不同。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就是钱德勒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有三点,一种是他的这种城市。另外一个就是他的这种,一个男人在城市里边的孤独感和这个失败感。我印象特别深,这个娜斯有一篇文章讲到,其实有一个作家感觉娜斯也讲到,中国作家跟钱德勒是有传承血脉的就是王朔。有一年王朔去洛杉矶访问,他描绘了一个图景。他说王朔一到洛杉矶就看着那个城市说了一句话,他说这是钱德勒的城市。去过洛杉矶的人都会对他这个话有体会,就是对钱德勒笔下描写的。

王朔有一个长篇叫《玩得就是心跳》,我觉得在叙述上,甚至在很多场景的上面有很多钱德勒的味。洛杉矶这样一个城市,确实是让人有孤独感。钱德勒这个一个男人在城市里边的失败感体现在,其实他有一个名言,就是在穷街陋巷里面一定要有一个人来挺身而出维护正义。我想他这种小说这种独特的味道,就是可能来自于这个方面。其实他推理和侦探,最后不是他的重点,阿城老师也写过这个东西。就是钱德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而这种特别的味道是跟洛杉矶这个城市是一个,是非常非常有关系的。他不是纽约味,他一定是,像《800万种死法》的作者是纽约味,但是钱德勒的小说一定是洛杉矶味,这个也是给我印象特别深的。

而且他每次这样的一个,这么一个男人的形象,其实钱德勒小说我感觉他其实契合到中国刚刚城市化的这种心情,这种混乱,这种所有的东西都在城市里边。就是像北京,比如已经有地下的感觉了,就是黑暗的那部分它是出现了。以前中国的城市里面是没有这部分的。我觉得这个东西是钱德勒,而且我感觉到他应该会有更多的读者共鸣的一个地方。

再有就是确实这一套书,对于我,我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一个喜欢钱德勒的读者,新星这套书确实我是爱不释手,确实是真的太漂亮了。跟止庵老师和谢社提一点小小的,一个是觉得一个特别的好,就是我注意到这本书的注释做得特别好,非常细,就恰恰在一个你不明白,然后你需要明白的那个地方,然后做足了这种注释。我小小的不满足,是刚才听谢社介绍这个封面设计下了这么大工夫,有60多稿,我恰恰对出现的人,就是这个小圆帽有两个感觉。一个有点福尔摩斯的感觉,有棱角的毡帽,很美国味道。另外一个,他这个衣服如果是一个美式的军用风衣,可能更加马洛,这个还是有点太英国绅士了。

就是非常非常感谢新星。

止庵:牟森先生说的太好了,这个封面是谢社长自己一人弄,确实别人都不能再一词,我也没有办法。那么我觉得,刚才牟森先生说得真是非常好,我觉得钱德勒他,就是马洛这个形象,他实际上他是一个,我觉得他是一个过渡的形象,既不是一个非常新的人,也不是一个非常旧的人,正好跟现在人精神状态很契合。他实际上非常有善心,经常可以不要钱,经常可以要很多钱。钱德勒的主人公非常有意思,每本书里面都不只一次被打,被打昏过去。而且他弃而不舍的事情往往是道义上的事情,他又是一个有点冷酷,甚至有点过的这么一个人,他又有点玩世不恭,又有很多幽默。其实这个书的对白,我觉得他作为好莱坞编剧可能有关系,他在对白里面有很多调侃的,消遣的这种解构的东西,跟咱们现在的精神状态其实很契合。我觉得村上春树比他应该阴柔的东西还多一些,村上春树他可能缺这一面,他更喜欢这个。我觉得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但是村上春树也有很迷茫的,飘忽不定,这个很相近。但是村上春树我觉得他不太适合城市作品,其实他的城市味倒不像钱德勒那么重。一提到钱德勒,就能想到夜晚,想到阴影,想到昏暗不定的灯光,想到牟森你刚才说的行头。我觉得这些东西一提到这个人就会想到这个东西。我觉得村上春树跟他还是一个互补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