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中国的政府(7)

中国人本色 作者:(美)何天爵


中央政府对那些在社会管理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官员会有一系列的奖励。其中的一类是根据政绩的大小,赏戴官员花翎:无眼花翎、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三眼花翎;一类是赏赐紫禁城骑马;一类是赏赐貂皮长袍;最后一类也是最为荣耀优厚的奖励,是皇帝赏赐自己专用的黄马褂。这些个人赏赐可以随时赏赐给大臣,也可以随时收回,但是不影响受赏人的实际身份和权力。后两类赏赐只授予最高层次的官员。有时候,皇帝会对那些值得褒奖的政府官员的祖先追封或者授予荣誉称号--一些华丽却毫不实用的表扬,作为对那些赤胆忠心、兢兢业业的大臣本人的间接奖励。

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千百年时间,获得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持久而衷心的拥护。有两个重要因素促成了其中的持久性,需要我们的注意。

这种制度建立在权力的家长制观念之上,被描述成纯粹的家长政治。研究政治制度的学者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观点。他可能将这种政府体系认为是中国人的天才发明,或者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也可能将之视为人类在历史早期的一种随心所欲的选择。制度的永久性归因于长期以来教育制度的作用。教育塑造了人们的心态,使人们从心理上适应了整套政治制度。不管哪一方面的观点,结果都是一致的:中华帝国的观念已经牢牢地根植入人们的心中。它符合了中国人的心理判断和感情倾向。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受教育程度在两千多年时间里几乎保持不变,孝道一直是他们受教育和讲究的最根本的内容和行为准则。这一美德被看作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和根本,道德教育的主动力,一切荣耀与繁荣的源泉。

孝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每一所学校的任何一本教科书都在教授孝道,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从古到今,实践孝道的突出事例都会被呈送给皇帝御览。皇帝会对这些杰出的个人和事例给予特别的奖赏。帝国的每一个男女孩子从小就得学习这些感人的事例和优秀人物,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人的名字和突出事例因此得到世代相传,在中国人的脑海中记忆犹新。这些常新的事例和人物被人们整理出了24个最著名典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