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节俭(2)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还有一个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这就是人类对入口食物是极端讲究卫生的,欧洲人是愈来愈注意这一点了,中国人却不以为然。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是他们的网中之鱼,迟早都要吃掉。中国北方,普遍驭使马、骡子、牛和驴,部分地区驭使骆驼。无疑,我们述及这样的惯例时,一些读者会感到这样做真是过于节俭了———牲畜死亡之后,无论是死于事故,还是老死、病死,统统都要吃掉。这种习惯,不管是偶然的,还是经常的,自然都应该纠正,因为牲畜可能死于胸膜肺炎之类的流行病。这类病畜肉,吃了会生病的,这一点,人们廉价购买时是知道的,但是肉还是全部卖出去,被人吃光了。明知有害,还是要买,无疑是为了图便宜,不过应该说,中国人冒险吃了病畜肉,并非一定生病。死狗和死猫,也像死的马、骡、驴一样被吃掉。我们曾经亲身了解几起村民烹吃死狗的实例,这些狗是为了排除骚扰,有意下剧毒药毒死的。一次,一位外国医生考虑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前往劝阻,但是狗“已经下锅”了,吃这种狗肉可能造成的生命危险,并不能促使他们决心放弃这顿美餐,还是饕餮而尽,可是放纵乱吃之后,竟然没有生病。

另一个说明中国人节俭的例子,也与做饭有关,这就是为了解决燃料的紧缺,精心挑选制作炊锅的材料。在中国,燃料是匮乏和珍贵的,而且总是树叶、庄稼的根茎、除此之外,一无所有,这些都是一燃即逝,容易烧完的。为了适应这种情况,锅底要尽可能做薄,需要很小心地操作。拾柴禾的整个过程,是一个附带的例子,可以说明中国人节俭到了极点。最小的孩子,不能干其它活儿,至少都能够拾柴禾。秋天和冬天的大地上,遍布拾柴的广大人群。经过他们的竹耙利齿如饥似渴地搂扒,地上连一根草屑都不剩了。孩子们被派到树林里,用木棍打秋叶,好像这些秋叶是栗子,甚至草莓,一些心切的拾柴人还没来及“争抢”秋风吹过的路上就很少有秋叶散落了。

所有的中国家庭主妇都知道怎样最大限度地使用她的布料。她的衣裙不像欧洲姐妹那样,在花样和款式上奢侈豪华,而是全力设法节省时间、精力和材料。最小的一片外国布料,到了中国妇女手里也会受到欢迎,她们不图美观,而是重新发挥其效用,物尽其用的程度是“家政”议会的全体女作家未曾梦想到的。一处不能用的,保险用在另一处,一些碎布条也要充分利用,用来纳鞋底。伦敦或纽约的慈善者,把不用的衣物施舍予人,而又怀着一种荒唐的希望,希望被救济的穷人将东西搁置不用,这样做弊多利少,但是,无论是谁,如果把同样的东西施舍给中国人,尽管他们使用的布料和穿着款式与我们迥然不同,也有充分根据确信,这些物品始终会尽其所用,最后的下脚料也要和其它布料搭配使用,直到用尽为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