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缺乏时间观念(3)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中国人缺乏时间观念,在他们的劳动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来。我们已经说过,在劳动的紧张程度上,他们与盎格理一撒克逊人有明显的区别。

曾经和中国承包人及工匠一起盖过房子的人中,有几个愿意再进行这种合作呢?人们迟来早走,不断停下喝茶。从很远的石灰坑中搬运一布兜的灰泥,如果用独轮车推的话,运量会提高三倍。可是谁也不指望提高效率。遇上小雨,就会停工。这样,事倍功半,进度很慢,这样很难计算出这群人的“日劳动量”。我听说一个外国人不满木匠钉板条的缓慢进度,就趁他们吃饭时自己钉起来,结果完成了他们四个木匠半天的工作。

维修工具,对中国工匠也是件很费时间的事。然而如果工具是外国人的,就不必为此困窘了。没有人动过,工具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坏了。遇到这种情况,中国人就会宣称:“本人不在这里。”这句格言恰当地反映了他们此时的心态。杆和上檩条插在墙中,近处用买来的绳子捆绑一下,就算支起了脚手架,整个工期,天天都可能发生危险。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经验。沙子、石灰都不合用,就地挖的土地总不合宜。外国人是无助的。他就像《格利佛游记》译者注:《格利佛游记》,爱尔兰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所作,即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中所说的那样,被一根线操纵着,对他来说,和一根线在一起,都显得太多了。我们的记忆中,一直铭刻着一位广东承包人的形象。他是个大烟鬼,合同和资金一起消失在烟雾中,被他抽光了。最后,实在忍无可忍,只得把他一系列惊人的欠缺摆在他面前,斥责道:“告诉过你玻璃的尺寸,三个窗户你量过好几遍,然而你做的全错了,一块也用不上。门也没有合缝的,没有上一点儿胶。地块尺寸短,数量也不够,还尽是木节,全都不合用。”听完这场斥责之后,那位脾气温和的广东人,忧郁地盯了他一眼,用优雅的口吻抗议道:“别这样说!别这样说!这样说有失绅士风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