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缺乏公共精神(2)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游客乘坐船只,航行在津京之间的潮白河上,有时会看到河里的小旗。经询问,方知插旗的地方埋着鱼雷,过往船只都要绕行。中国炮兵在军事训练时,直接在交通干线上训练炮兵,结果,交通中断,牲口受惊,引起一场严重的混乱。

车夫要想装卸货物,行到车水马龙的道路中间就开始卸货,大家只能等他卸完。农夫要想砍倒树,就把树放到在马路中央,来往行人只好等他把树砍断,搬开为止。

农村自由自在的生活与城市道路的拥挤互相映照。北京宽阔的街道两旁摆满了货摊。货推本不应摆在道帝。若皇上经过,就立即挪开。等皇上过去了,再回到老地方。中国大多数城市里,狭窄的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形式的手工做坊,屠夫,理发师,流动的吃食桃子,木匠、修桶工等各种工匠,都在小道两旁占有一席之地,溶进大都市生活中,并形成一个自成一体的小社会。妇女也把被褥拿出来,当街一抻,小院子也不如街上宽敞。中国人没有不能拿到街上做的事情。

各种小摊不只妨碍了交通,木匠在其推前留下一堆大块木头,染色工挂起长长的布,做面条的在大路上晒起面条,摊前的空地不是“公共的”,是推主的。但是,有所有权,就应负维修的责任,目前的中国人却不能接受这一点。一个人即使想修路,也没有时间和原料。许多人联手一起干更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会斤斤计较,唯恐自己干得多,得到的少。当然,若地方官员把保证道路畅通的事情,交给沿路村庄去办,事情就要容易得多,可他们恐怕想都没这样想过。

中国人不仅对属于“公共的”一切不感兴趣,而且,对这些财产,不加保护,使之成为偷窃的目标。铺路石不见了,城墙上的方砖不见了,某个港口外国人墓地的围墙也不见了,因为墓地那地方不属于任何人。不久以前,北京皇宫曾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偷窃案,紫禁城房屋上的铜顶不见了。中国人普遍认为,十八个省份中,皇上是最易受欺骗的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