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守旧(3)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在蒙古,有一个习俗,只要吸得起鼻烟的人,都得给朋友吸。每个人都有个小鼻烟盒,遇到朋友时,就拿出来,即使盒里没有烟,也不妨把盒递过去,客人会假装捏一下,再把盒子递给主人,这就保全了主人的“面子”。若客人表现出来他已知道盒子是空的,那就“有失体统”。这一切礼仪都是先人留下来的,不能有别样的做法。珊瑚虫死掉了,形成珊瑚礁,为了避免翻船,人们必须遵守航线。

不只中国人做事循规守距,印度人习惯把货物顶在头上,运送修建筑路的土方时,也用同样的办法。承包商给他们提供了独轮车,印度人就把独轮车顶到头上。巴西人与印度人运货的方式一样,一位在巴西的外国人让佣人送封信,他惊讶地看着佣人把信放在头上,再在上面放块石头。心理相同表明原因相同,中国人做事也是源于相似的原因,我们知道许多这样的事例:厨师每次做布丁时,都敲开一个鸡蛋,再倒掉,因为第一次教他做布丁时,鸡蛋碰巧是坏的。裁缝在新衣服上缝块补丁,因为,给他做样子的旧衣服上有块补丁。这样的故事善意夸大了中国人的特点,但也逼真地再现了事实。

每一个了解中国习俗的人,都可以举出中国人崇仰先人的例子。我们只有理解了行为的原因,才能理解行为,住在北纬25°的村庄,就必须脱皮衣,戴草帽,这是四海皆准的原则。旅行的人来到冬天烧炕取暖的地方,正好赶上“寒流”就发现怎么都不能说服店主把炕烧热,因为季节不到!

我们都知道,中国工匠不愿意采用新的制造方式,但最守旧的要数砖窑的工头,砖窑是外国人的,不是工人的。一次外国人想用比当地流行的砖大一点儿的方砖,这位外国人就命令他们去烧,这只要再制一个模子就行了,可砖却没有烧出来。询问工头,让他做出解释时,他表示拒绝参与任何革新,摆出的充足现由是:苍天之下,就找不到这样的模子!

任何一位把宝押在中国、关心中国未来的人,都不能不看到,守旧影响了外国人与中国人的关系。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期,大量的新鲜葡萄酒运到中国,可中国人只有旧酒囊。多亏了中国人的守旧,他们只接受了少量的新鲜葡萄酒,就是这少量的酒,还在等新瓶来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