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不讲究舒适和方便(3)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有时候,带子不觉松了,绝毛光了———这是经常发生的。其它保存这类物品的地方是卷起的长袖子,卷边帽的帽顶,或者帽子里面的空档。些许小事,许多中国人也很能找方便,把现钱卷成一根筒插在耳根上。携带物品的保除方法,主要是凭藉一根带子,带子上系着一个小包,烟袋和烟管,和同样的物品。如果带子松开了,物品就会遗失。钥匙,木梳,和一些古钱,拴在外衣突出的纽扣上,解衣服时就会提醒注意,防止附带的东西丢失。

如果对于我们来说,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服装是令人不愉快的话,那么他们的睡衣就更不必多加评论了,因为他们是脱光衣服,钻进被窝,就能睡大觉的。无论他或是她,都没有睡衣。这确实符合孔夫子的:“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然而据推测,这段话所说的是孔夫子斋戒时所穿的袍子,并非普通的睡衣;但是完全可以肯定,现代中国人是不仿效孔夫子穿夜礼服的,如果能够免除的话,也不斋戒。新生儿的皮肤对温度的最小变化都异常敏感,然而母亲甚至不注意给孩子盖被,想向人们显示她的婴儿时,就把被撩开。凭起码的判断就足以想到,这种荒唐做法会使孩子突然受寒,因此,很多中国婴儿满月之前就死于惊风症。孩子大一些的时候,一些地区,用一对沙土袋代替孩子的尿布,单单是这种想法,就足以使外国妈妈温柔的心中充满恐怖。附上这种怪异的重物,可怜的孩子首先就固定在一处了,好像“背负”铅弹的青蛙。这种习惯盛行的地区,一般说一个人见识狭小时,就说他还没脱掉“土裤子”!

中国人对舒适的漠视,跟服装一样,在住房中也有所表现,为了使这个观点成立,就必须不考虑穷人的住所,因为他们的凑合居住,只要有个住处就遂其所愿了。中国人不注意用树木给房子遮荫,而是更喜欢搭席棚。那些不能这样奢侈的人,应该很乐意在院子里种遮荫的树木,然而他们不种,却满足于种石榴,或其它装饰性的灌木。酷暑季节,院子里热得难耐,院主就走到街上坐着,再难以忍受时,就回到自己的房里。一些房子只朝着南边,入口开一个北门。这样安排便于通风,稍许减少伏天的酷热。若问这样的方便为什么不大常见,常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没有北门!”北纬37度以北,中国人一般睡炕,用砖坯垒起,靠炊火烧热。倘若没烧火,冰凉的土炕对外国人来说就极难受了。倘若火太大,又会在后半夜惊醒,事情正在忍受烧烤。无论如何,不能通夜保持一个热度,一家人在炕上缩成一团。垒炕的材料带来的虫子的骚扰,甚至每年换砖,也无法保险除掉这些不受欢迎的客人,因为它们把各种住宅的墙壁都占领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