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忍耐与坚韧(6)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中国人之所以不采取这种做法有两点原因。他们是最讲究实际的民族,凭一种本能认识到这种计划是徒劳无益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实行必要的联合。但是,我们必须确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具有无限的忍耐力。这种忍耐力导致了在中国所看见的最悲惨的景象:富人食物多得吃不完,很容易夺取,然而近处却有成千的人默默地饿死了。对这种古怪现象,中国人已经习以为常,他们见得太多了,心肠因此变硬,就像一名老兵对战场的恐怖无动于衷。那些忍受苦难的人们,已然准备终生面临灾难,尽管与灾难之间还有点儿距离。灾祸临头,默默承受,像是不可避免、无法医治似的。倘若这些人来得及用独轮车推着家人,到能够讨饭为生的地区去,他们将会这样去做。倘若一家人无法在一起,他们就带上能带的东西,分头寻找生路,灾害过后再团聚。倘若近处得不到赈济,整队难民就会在隆冬季节跋涉千里,边走边要饭,穿过几个省,希望找到收成较好、劳力需求较多、较易维生的地方,倘若洪水退去,要饭的农民回到他们的家乡,泥地绽开长长的裂口,松软得承受不了耕畜的重压,于是他们在泥土中挖出一条条小沟,熟练地撒上一点儿麦种,又走上曲折的道路,乞讨为生,直到他小片的庄稼收获为止。如果上天开眼,使他再次成为农民,不再作乞丐,算是一种幸运,然而他心里十分明白:破产和饥饿是永远不会一去不复返的。 

坚持灵魂不灭说的人,受用的一个有力论据是:最优秀的能人在今生时常找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这个论据确凿的话,那么中国人这种举世无双的忍耐力肯定应该承担崇高的使命,绝不只是坚忍日常生活的苦难和活活饿死的厄运,这种推论是不无道理的吧?如果历史的教义是适者生存的话,那么一个民族具有这种天赋的忍耐力,又有卓越的生命力为后盾,它必定会有伟大的前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