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成功三秘横空出世(3)

国学与新经济学:《大学》启示录 作者:李国旺


孔子提倡的饮食原则与印度《瑜伽经》中介绍的善良属性的人食品要求相类似,即要清淡、新鲜、适量。

无论是孔子还是古代印度的瑜伽哲学,都强调人取食于地,要珍惜食品,更要珍惜地力。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地力的产出是一定的,我们千万不要抱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愚昧和狂热想法。如果我们站在地球的角度考虑,虽然地球负载万物而无怨言,正如《坤卦》所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但如果人类无度地向地球索取,就得尝尝地球“报复”人类的味道了。2010年春分之际,迷漫全国的风沙,让人们感受到了尘埃的厉害,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得了重感冒,其中造成的医疗成本与社会成本,可能在一天之内将过去开荒所得的“粮食”产出全部索还。2010年从南到北的水灾,也为中国人上了“环境友好”的生动一课。

儒家的“不与地斗”,与中医提出的“病从口入”思想一样,因为“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土地是财富之母”,我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来自地力,“吃喝玩乐”都与土地的出产有关,如果人类消费地力过度,地力无法保障人类的需求,反过来会向人类索要。洪水、干旱、沙尘、污染、过度的炎热与寒冷,都与人类过度向自然索取有关,这些索取都与一个新名词“碳排放”相关。2009年舆论开始宣扬的“低碳经济”,不过是人类在过度索取自然后的一种觉悟。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我们不仅与我们相近的事物有关联,我们与天下众生、天下万物都有关联。向自然索取过度,不仅损害环境,也损害其他众生的利益。因此儒家在《大学》之外提出《中庸》的思想,做人不能不厚道,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过度消费,也不能不消费而损害自己的健康。不消费也不对,因为不消费是与道的运行规律作对,道的最伟大的展现即生命的延伸需要适当的消费,因此,人生过程中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穿衣、运动、住宿都要适中、要适度,不奢侈浪费,才能和谐自然,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健康,也为子孙后代积德。

再次,“不与人斗”是儒家思想的中心点,孔子强调的“仁”的概念是从别人的立场进行思考,别人不仅是直接面对的相互关系者,还涉及上下左右甚至古今中外的人事关系。和谐才能形成团体力量,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的前提是各就其位,即定位清晰。协同效应是成功的第三要素。具体讲来,不与人斗,可以细分为八个方面:

一是在不同位置上就得履行相应的职责。孔子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要求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充分承担与角色相当的责任,只有充分担当自己角色中的责任,才能准确定位自己,承担起自己对天地、君臣、父母、兄弟、朋友、子孙的责任。一个人只有勇敢承担了自己的历史责任,才可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和谐地处理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礼记·礼运》总结道:“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定位了当时人们成功必须遵守的“十条戒律”,从而为《大学》成功学秘诀即治国平天下提供了“正心修身齐家”的理论基础。

二是言行不随便越位,防止越位而引发的矛盾与冲突。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中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孟子说:“位卑而言高,罪也。”子思在《中庸》中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以上圣贤的论述都是要求追求成功者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才能名如其分,在准确定位自己角色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是脚踏实地,少说空话。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防止祸从口出。毛泽东将自己的女儿分别用“敏”与“讷”两字取名,可能就是想让其真正领会孔子的思想,踏踏实实地做人。

四是讲究信用,树立个人品牌。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做人要遵守“言忠信,行笃敬”的处世原则。信义无价,一个人要想成功,信用的品牌价值确实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如果从劳动价值论和微笑曲线理论讲,个人的信用和品牌,具有创造性的价值,是微笑曲线的两端。

五是以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行为的参考点,讲究协同效应。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答子贡问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的意思是自己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充分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恕”道。“仁”是成功者的实践途径与秘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承认他人的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才能真正形成上下左右的协同效应。

六是要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在历史的展现中实现道行。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当仁不让于师。”面对弘扬道义的时候,要有实现仁道重任的担当。因此,承担责任和义务,也是做好协同效应的基本原则。当然,为了全局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整体最大的利益,我们有时还得学习忍让——“小不忍则乱大谋”。周恩来有时为了全党利益,相忍为党,为成功追求者的榜样。但是,作为正人君子,不能为了表面的团结去牺牲基本原则。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坚守了人生的原则与操守。

七是要知人善任,实现优势互补,塑造成功的气氛。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们不必担心别人不知自己,该担心的是我不知道别人的优点。因为知道了别人的优点,就可以形成学习型组织,“三人行,必有我师”,充分了解别人的优点,才能做好群体协作,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八是要心胸开阔,有大格局,以他人的成就而成就自己。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要以成就别人为自己事业的胸怀而做事情,才能形成群体效应和集体意志,“军民团结如一人”,就会形成铜墙铁壁。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德不孤,必有邻”,只要自己的品德高尚,必然会有众人汇聚,众人汇聚,才能成就大业。

总之,《大学》讲究的是“正人君子”要想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不仅要自我训练出超过他人的能力,更要从他人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正确定位,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

有人说儒家很牛,不仅历史长河中经常出现贤人、圣人、猛人,还具有特别的理论高度,至今仍然常新不衰,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常青树。在《易经》之《系辞》中,孔子宣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即儒家的理论源头《周易》理论可以补充完善天地运行的不足之处,为社会、国家、民族和自己服务。做大蛋糕、合理分配,是儒家为人类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奉献的经典思想。这种思想不仅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在春秋战国“无义战”、“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提出并系统论述该思想,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