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儒家想成功推销什么?(2)

国学与新经济学:《大学》启示录 作者:李国旺


明明德:尊德性,还得道学问

“大学之道”的道,是宇宙人生的根本,也是体用关系中的“体”,用现代哲学语言来表述,大体相当于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及规律表现出来的现象总和,是《道德经》中“道”及“德”的加总。“明明德”是道体的外在作用,既是从道体(本质、本相、实相、价值)出发的心理和身体力行的行为,又是一切自然现象所包含的规律反应。因为德者,道之用,德即是内在的客观的规律发挥作用的外在表现。但是,要掌握客观规律,就得“世事洞明”,只有世事洞明,才能融会贯通宇宙自然与人间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内圣之道。为此,南怀瑾先生借用“自觉”来说明“明明德”的内涵。因此,“明明德”包括了宇宙本体的两重性:一是当事者自觉发扬内在(道德)的精神力量(内圣),即精神品德的提高(尊德性);二是当事者明白通晓宇宙之道发扬光大的客观之“理”(规律),即学问的提高(道学问)。

曾子认为,只有“明明德”者,才能发扬光大不言而喻的宇宙人生道理,道德和文章一样美好。道德文章美好者,不是只能在书斋研究学问的书虫,而是主动深入群体,进行社会实践,以造福民众的行动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真理”是否靠谱,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真理与提高自身品德,达到“至善”境界。因此,坚持道德的价值底线与主动服务民众、主动行动、完善自我是人生实践中的一体三面,不可或缺。

胜利者会在小事上妥协,但却能恪守价值观;失败者在小事上据理力争,然而对于价值观却轻易妥协。胜利者会说:“让我去做吧。”但失败者会说:“那不是我的工作。”胜利者永远都是答案的一部分;失败者永远都只是问题的一部分。

上述文字引自凤凰网中的“一日禅”。“一日禅”虽然以佛教面目示人,但其中主要体现了儒家的价值观,体现了儒家的行动哲学思想。当然,真正的儒家是看不上“眼高手低”、只能说大道理而没有实践勇气,特别是没有“亲民”和“新民”思想的“酸儒”的,这种“酸儒”往往会走向“犬儒”主义,只顾自己而无“无我”精神。在重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候,要发扬的是行动实践哲学、奉献社会的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行动中的奉献者,都是正气的聚集者,也是明德与亲民的模范。

亲民:既要新民,更要亲民

“明明德”即“内圣”的目的是在于“亲民”,即自立立人、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按当代人的说法,“亲民”是为国家、为社会、为选民服务,毛泽东用一句话概括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要真正亲民、立民、利民、觉民,首要的功夫是“明明德”,既明白、掌握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市场规律,又明白洞明世事人情者,才会提高执政能力、投资操作能力,真正“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求,权为民所用”,才会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如果比拟资本市场的“研究员”,就是研究者做到了学问的极致而行走天下为投资者解惑、为投资者财富管理服务,在服务他人中成长自己。按毛泽东的说法,“亲民”,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完成社会改造。南怀瑾先生用“觉他”即大乘佛教的思想来概括亲民的内涵。我们认为,“亲民”也有双重思想,一是毛泽东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体路线的思想,二是将自己的道德学问在服务民众过程中教育群体提高群体的思想,即朱熹的“新民”思想和南怀瑾先生提倡的佛学“觉他”的思想。

在现代中国,政策上亲民的内容,就是就业、社保、上学、医保、住房等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认为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重点是与亲民即大消费相关的医疗、保险、教育、环保、新能源等,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当然,作为产业升级必需的装备工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也是综合国力提升的硬实力,也会提供相应的投资机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