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有留学生(23)

家有留学生 作者:张松林


 

不足:语言上虽然有基础,但没有优势,如果不是一直受到过正规的语言训练,有时甚至会发现,国内学的与国外用的有点“驴唇不对马嘴”,语言的弯路比较长。我不太容易遇到出国晚而语言特别纯正的留学生,有些毛病总也纠正不过来。文化融入会更难,不容易改变自己已形成的习惯和观点,对新的东西,自觉、不自觉的抵触会比较多。

高中毕业后,到国外留学,目前好像是个趋势。

这个年龄段出国留学的优势和不足,正好处在前两种情况之间。

像个大人,实际上还是孩子,思想观念也处在摇摆中,愿意付出努力,常常又控制不住自己,更容易矛盾和困惑。对新的环境、理念,既没有小小留学生那样无力拒绝而容易接受,也不会如年龄更大的留学生那样比较容易做出判断和选择。

关注孩子们的“性”和婚姻问题

对这个问题,中国的父母往往难于启齿,这是我们习惯的短板,但是无法回避。特别是小小留学生和高中毕业后出国的孩子,他们的性意识是在迷惘中形成的,而他们,特别是男孩子,难有合适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抱怨身边没有办法结交更多合适的女孩子,心中往往极易不平衡。

性和婚姻是联系在一起的。

的确,在国外,留学生中男孩儿与女孩儿的性别比例是严重失调的。我儿子就抱怨:身边那么多优秀的男孩儿,或孤身一人,或女朋友很一般(他们的标准)。

现在的孩子,普遍早恋,大学期间谈恋爱已是常态。儿子每次回国,看到国内的同学个个学习轻松,人人牵一女朋友招摇过市,难免心中有些不平,会觉得自己吃亏了。

出国留学一定程度上是会对孩子们的婚姻有所影响的,除非是带着女朋友出国,而且能守得住。设想一下:高中毕业出国留学,一个基本的学习周期完成,学业六年左右的时间(本、硕连读),如果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再工作若干年,往往就接近30岁了,10多年的青春期怎么过?

我亲戚有两个儿子,国外留学,功德圆满,工作也很体面。几年前,回国休假就是为了相亲。父母先在国内物色好若干女孩儿,等着儿子回来见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终于有了两个儿媳妇。至于过得好不好,是人家两口子的事。但是短短的回国时间,见了人,对了眼,网上了解,出国结婚——总是让人感到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所接触到的案例,出国留学的确对众多留学生们的性和婚姻是个长期的磨砺。

和盘托出的个人体会

说到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上,我并不觉得美国人天生会比中国人高或者好多少,但是他们的确表现出超出我们很多的自觉与自律,比如大到诚信、守法,小到自觉排队、不随地吐痰等。

这个问题如果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来讨论,可能会更客观一点。

从物质角度看。

我曾经和我的朋友激烈地争论过:如果在中国,公共汽车上有20个空位子,而路边只有三五个候车人,中国人也会自觉排队,礼让三先的。同样反过来,在美国,如果20个人在等5个座位,人人都会奋勇向前的。

所以物质是首要的,没有一定发达而充沛的物质基础,空谈精神文明,会是很抽象的。

但是,事情绝不仅仅如此。就诚信、守法和文明而言,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随心所欲是最痛快的,但是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不能允许每个个体随心所欲的自由,因为人人都在衡量,如果不诚信、守法,太容易,代价过低的话得大于失,则人人都会把诚信、守法置之度外,修养和文明也会变得无所依附。

缺乏了修养、文明的不断追求,物质丰富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我们很多孩子出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聪明、适应性强、学习好的孩子出国留学自然是一种好的选择,人们习惯地认为这孩子只要有条件,出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恰恰现在有很多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在国内连普通的大学都考不上,不少的父母认为在国内学习没有出路,又不甘心,所以就想把这类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去。

实际上,这种孩子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的确没有学习天赋的,他们从小到大,视学习为负担和困难,实际这种孩子送到国外留学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不管哪个国家,除非像钱钟书《围城》中所描述的克莱敦式的野鸡大学,任何大学都会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严格的考评机制,在国内的学校混不下去,想在国外的学校找到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类孩子出国留学,顶多是学一点三流语言,经历一些见识,烧掉父母大把的钞票,与学习和知识无补。

这类学生中的第二种类型,我也遇到不少。这类学生往往有一种超常的智慧,学习完全凭个人兴趣,偏科得非常厉害,有些学科拔尖,有些学科就垫底,学习中随心所欲。这类学生肯定不适应我们目前提倡的“全面发展”的全才式的教育体制,这样的孩子倒是非常适合出国留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