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富养,不是无条件地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1)

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作者:(美)张剑萍


富养并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富养不是溺爱,也与金钱无关,而是孩子与家长的精神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心和被理解。

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私的,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见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认为幸福就是让孩子的一切愿望得到满足。

穷什么不能穷孩子,很多家长把孩子的需要简单地理解为物质方面的需求,比如穿衣、吃饭、玩具、书籍、乐器、名校名师,甚至大把大把的零花钱等,认为只要自己给孩子提供了丰盛的物质环境,孩子就没有理由抱怨。

两户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同时向她们的母亲要求购买自行车作为上学的代步工具。丽的妈妈告诉她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而不能买自行车,但丽不依不饶地说:?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就买了,是她妈妈借钱买的,你也可以借钱来买啊!”妈妈被丽吵得没办法,也因为爱女心切就借钱买了车以满足孩子的心愿。但自行车骑了不到半年就被丽弄坏了,她又要求妈妈再买一辆。这次,妈妈手头宽裕些,于是就又买了给她。并且女儿要求买漂亮的衣服和滑板车,妈妈都痛快地答应了。丽的妈妈认为反正手头有钱了,女儿想要什么,只要妈妈能办到的都答应她。这样,丽在同龄孩子面前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对妈妈也特别的亲热。可是她不知道妈妈是通过夜以继日的加班才稍稍增加了收入的。丽不能体会母亲的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只会尽情享受自己的特殊待遇。

洁向妈妈要自行车,她的妈妈与丽的妈妈不同,而是对洁说:“有自行车确实很方便,但我暂时没有多余的钱,我这个月加加班好了,明天是周六,你来我的工厂帮我忙好吗?这样我可以早点做完回家陪你。” 洁欣然答应了。第二天,当她在妈妈车间看到妈妈汗流浃背的工作时,心中隐隐作痛,原来妈妈挣钱这么不易,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太辛苦了。回到家,洁对妈妈说:“我不买自行车了,其实走路上学也很好。”妈妈知道洁为什么这样说,她没有作答,但心里却暖暖的。当月末发薪水时,妈妈给洁买了一辆自行车。洁对这辆车爱护有加。以后,洁从不要求买“奢侈”的东西,还总是安慰妈妈工作不要太辛苦。

丽的母亲虽然在物质上富养,但却忽略了对她精神上的教育,丽觉得母亲满足她的要求是理所应当,她不理解母亲为她付出多少辛苦,而洁在精神上是富养的,她懂得感激,理解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付出很多,所以她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