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富养,不是无条件地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2)

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作者:(美)张剑萍


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孩子的要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如果孩子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家长就会感到自责和内疚,似乎家长?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天经地义的,而孩子也不必考虑家长每天是多么的辛劳。为了成绩,家长会和孩子做交易,达成协议,但实质上并不能让孩子有上进心,因为他们的要求家长都能满足,学习也就没必要了。

通常家长在满足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满足自己:一是盲目攀比。别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就得有,不能让人家比下去;二是由于补偿心理。自己以前没有,现在要在孩子身上补偿。家长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通过满足孩子的要求来补偿;三是有求必应。家长认为再难也不能难了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家长就一定竭尽所能满足。孩子快乐了,家长?心里也得到了安慰,殊不知,这样做却是给孩子的未来种下悲剧的种子。

爱孩子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养其精神。孩子总会产生各种愿望,如果家长无原则地满足他们,孩子会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自己的愿望必须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私、专横,当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之时就会非常失落,非常愤怒。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叛徒,或者家庭的暴君,因为他们不能忍受一点挫折和约束。

事实上,物质上的富足未必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物质富有而精神贫乏的孩子是不幸的。富养不是溺爱,也与?钱无关,而是孩子与家长的精神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关心和被理解。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孩子的迫切需求,简单的物质生活是孩子的体验需求,两者组成了孩子成长的天平,有一边倾斜,就会使孩子的生活失去平衡。

父母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还需要关心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孩子的心像一朵初开的花,像一泓纯净的水。与孩子的吃穿用比起来,家长更需要支持和理解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

良好的教育不意味着用金钱堆积,靠的是心灵灌输。疼爱孩子不是一味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最重要的?做孩子的好朋友,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乐观放手让孩子去做,学习分享,注重精神教育,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即便你愿意为孩子花多少钱也比不上你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