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不要让“包氏父子”的悲剧重演(1)

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作者:(美)张剑萍


很多父母都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却忘记孩子是完整的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电影《包氏父子》给我感触很深。这?电影改编自张天冀同名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在三十年代的江南水乡,主人公老包是大户人家秦府的老仆人,老包忠厚善良,但很懦弱。老包的儿子包国维五岁时就死了娘,老包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小包的身上,省吃俭用让孩子上学,希望小包好好学习,以后能出人头地改变家族命运。但是包国维却不争气,每天和阔少爷们厮混,终因功课不及格而留级,但是老包仍一味地溺爱孩子。老包生活困窘,每月只挣7块大洋,一件棉袍穿了15年还不舍得换,为了给儿子交学费和制服费,老包四处奔走,终于在秦府下人们的帮助下勉强凑齐。当他在街上告诉儿子学费凑齐的喜讯时,小包却不愿在众人面前认这个穷酸父亲。

小包追求虚荣,甚至连头上抹的油也要和阔少的一样。为了孩子,一辈子清白的老包去偷东家少爷的头油。开学第一天小包因调戏女生而遭到主任训斥。年三十,老包正与上门讨债的人周旋,得知小包受阔少唆使打伤人而被学校开除,老包虽然力图挽回,但为时已晚,一切希望都化为泡影。

电影中的老包是很多父母的缩影,小包的悲剧是老包溺爱纵容的结果。电影中的老包就是典型的溺爱型父母,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教导中毫无原则可言,老包无条件地满足小包所有的欲望和行为。愈多的爱和物质,带来的却是严重的副作用。

父母教育孩子可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忽视型、民主型、溺爱型。溺爱型父母分为过度保护和放任两类。这种类型父母表现为过多地给予孩子温暖和支持,缺乏教导和要求。孩子失去父母正确的引导,就无法约束克制错误的行为,这是单方面错误的教导方式。

与溺爱型相对的就是民主型父母。这是最成功的教养方式,因为这种类型的父母不仅能充分给予孩子温暖和支持,还能给予适当的要求和指导,是双方面的教养方式。可见,缺少教导的爱就变成溺爱了。

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犯错可以稍稍惩罚下,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如果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父母就要鼓励,有了分明的奖惩制度,孩子以后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在美国,有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例如:当孩子任性胡闹,非要家长满足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或者和别人打架,父母就会把孩子关进自己的房间,让他独自呆上几分钟。待孩子出来后,大家坐在一起谈谈,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这种方法很有效。因为孩子被隔离后,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安静的环境和家长的“冷落”让孩子情绪冷静下来,这些都让孩子得到一个暗示:我的行为时错误的,大家不接受这样的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