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新上路(3)

美国啤酒文化之旅 作者:(美)肯·威尔斯


煮过并加入啤酒花的溶液被导入漩涡,去除杂质,通过热交换器冷却至室温,然后送至发酵容器。在这里加入新鲜酵母,行话叫“定调”。现在这溶液就可以称为啤酒了。然后还要经过五天的发酵,酵母会吸收糖分并释放酒精和二氧化碳。有些时候,啤酒还会经历第二次发酵,这能提高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含量并增进口感。最后啤酒通过过滤器被装入一个容器,在这里进一步增加糖分,同时除去二氧化碳。

一些浓啤酒只需两三个星期就可以喝了,贮藏啤酒三十天就可以了,比如百威就是如此。但是有很多品种就要等上很久,尤其是烈性啤酒需要延长发酵期。

佩奇,同大多数小酿造厂一样,自1980年起步,更新改进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它开发出一种简单的双通道酿制系统――就是一个麦汁萃取器和一个煮沸器。“这肯定不是你所见过的最迷人的酿造厂,”邓跟我说,“但是我们在自己的最终产品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我们绕到冷藏室,邓拿出一盒小团状啤酒花给我看。它们的确看起来像沙鼠食品,不过闻起来好得多。就在我要离开时,他告诉我说啤酒花和大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你要是想试试,我们可以给你寄一点过去。”他开玩笑说。

我笑着说自己可不想把啤酒花当烟抽。不过这也提醒了我:啤酒花(hop)同大麻的关系很可能是1920年代的短语“兴奋地”(hopped-up)的起源:――这是对吸毒的婉转说法。

临走之前,我向邓问起五公里跑以及他们是否真的在中途放置酒桶。“确实如此,”他说,“不过今年我们情况有变。我们会在中途放辆公共汽车,以便把人们带回起点。因为很多人跑到酒桶处就再也不往前跑了。”

下午1点,我沿着州际公路向南面预定地点前进。在风景秀丽的61号高速公路上,我还没来得及驶进汽车加油站,就看到它巨大的液晶显示屏上正放着一首仙妮亚·唐恩的乡村音乐。我不觉得自己在自助加油的时候也需要娱乐,不过我觉得这一阵子大众传媒真是无孔不入。他们想干什么呢?下一步难道要在浴室隔间里放音乐电视吗?

鲍勃·迪伦,在他1965年的讽刺专辑《重游61号公路》中把61号高速公路介绍给了音乐世界。不过这条路大部分都沿着密西西比河,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路。美洲土著、拓荒者、毛皮商贩、河上的船家以及定居者络绎不绝。同时还有骗子、疯人以及宗教幻想者,更不用说幻想家、音乐家、诗人、作家了。这条官方高速公路又叫作大河路,是在1938年修建成的。它的建设初衷是为了连通南北,但是由于它的曲折漫长不如几乎笔直的四车道州际公路来得快捷,其作用也就被淡化了。不过这也有个以前未想到的好处:将交通和人们的注意力从这里转移开了。至少那些路边商场的开发商们就不会把这儿占得满满当当了。这些路边商场坚韧不拔地,如同野葛一般遍布每一英里,以惊人的数量占据了美国各个小镇的入口。

当我开车进入瓦巴莎县时,我已经经过诸如叫做瓦巴莎、韦弗、明内斯卡这样的乡村河边村落了:当我在河岸边开车飞驰时,游船在河上银波荡漾,眼前种着玉米和大豆的农田无边无际,笼罩在快到收获季节的和煦的阳光之下。直到我来到明尼苏达的威诺娜城郊,一座有27000人口的明丽小城,我才猛然回到了啤酒的世界。

我发誓我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一个保龄球馆兼酒馆。

我立刻转了一个U型弯返回来,发现自己的确没看错。进了一家商店,我找到那块牌子,上面写道:“西门保龄/惠灵顿酒馆和烤肉饭馆/逆水酿酒公司。”

看来这不仅仅是个保龄球馆。现在是下午3:30,我停了车,走了进去。

整个地方几乎空无一人(在这个时间倒也没什么稀奇的),不过倒也同广告上介绍的没什么区别。一条长长的木质吧台,设置精巧的啤酒龙头,面对着16条保龄球道。一个女人坐在吧台的一端喝着酒同侍者聊着天。这时从玻璃板后面传来保龄球的撞击声,我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条赛道上玩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