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利茅斯加冰块啤酒的迂回路(6)

美国啤酒文化之旅 作者:(美)肯·威尔斯


1882年,啤酒业首次高调地同体育组成联盟,这时正值新兴运动棒球经历分裂之时:一个自称全美联合会的组织从全国大联盟中分离出去。原来,大联盟要把票价提高一倍,并取消周日的比赛(劳工们的唯一休息日),更糟的是禁止在赛场出售啤酒。而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更高层次的观众。在像圣路易斯和费城这样的啤酒中心,有选举权的人们群起反抗,组织了自己的新联盟,并维持原有票价,允许周日比赛以及供应大量的冰爽廉价的啤酒。旧联盟,被反对派讥笑为威士忌和啤酒联盟,也没能持续多久,但是这个等式:体育+啤酒=欢乐+工薪阶层的同志情谊,至今还是成立的。

诚然,啤酒对工薪阶层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这是难以处理的问题:酒精中毒和大众醉酒,在19世纪,这都被看作道德沦丧的表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团体指出了这一点。其中之一叫做女子天主教节制联盟,其最著名的成员要算6英尺高、沙龙组织得极好的卡丽·纳辛。她曾经说过:“男人就是烟草浸润过,啤酒玷污过,还涂了满身威士忌油彩的红眼魔鬼。”反酒吧联盟成立于1883年,与女子天主教节制联盟和其他组织一道,为了禁酒法令开始长期和坚持不懈的斗争。

大啤酒商们开始推波助澜。由于啤酒业早已成为你死我活的行业,许多公司不得不采取恶劣的手段。一方面他们关闭不少自己的专营酒吧,另外却推出奖励措施,比如根据啤酒购买量来提供免费午餐。这是为了节省劳工们的辛苦钱,同时还把喝醉的人妥善地送回家。反酒吧联盟是由东部和中西部的精英组成的,其中不少是宗教界人士。他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民间宣传活动,把酒吧描绘成罪恶之地,腐化堕落,是对美国年轻人的巨大威胁。至于啤酒到底渗入劳工阶层到什么程度,让我们来看看阿拉巴马议员理查德·P·霍布森的演讲吧。他投票赞成一份早期立法――用十三年的时间令啤酒和其他酒精饮料从美国彻底绝迹。这份法令的核心是:对公众健康来说,啤酒和非烈性饮料要比醉酒和威士忌危害更大。

有人试着维护酒精,说只有滥用才是坏的,用得合理就是好的。科学全然否认了这一点,并声称醉酒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及那流传甚广的非烈性饮料的十分之一。又有人说只有蒸馏过的才有害。科学又过来说麦芽和发酵要比蒸馏所得液体的危害大得多,并说全民大众的饮用会造成国家的普遍衰落和颓废。

像安豪塞-布斯、伯巴斯、斯利兹这样的大酿酒商都企图通过转产来度过禁酒令危机。他们转而生产类似啤酒的非酒精饮料,甜甜的软饮料,面包酵母,冰淇淋等等。而像艾尔·卡蓬这样的不法之徒则通过欺诈、暴力以及向黑市贩卖酒类得到了数以百万计的利润。(在下一章里,在写到我探访他们曾拥有的一家酒吧时再来介绍卡蓬的策略。)

禁酒令直到国家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得以结束。大啤酒企业响应国家的号召,把自己产品的15%贡献给了军队――这真是一项精明的爱国举动。引人注目的是,啤酒易拉罐于1935年问世,并在战争期间不断被完善。这使得啤酒能保持很高的品质,也易于运输和储藏。从战场归来的年轻人们(包括女人们)都对市场上百威、伯巴斯以及斯利兹这样的大众性啤酒爱不释手,而以前他们是不大喝的。

现在,只要手艺酿酒者们聚在一处,你就能挑起一场关于美国标准贮藏啤酒支配力的争论,只要你指出世界其他地方也喝贮藏啤酒就是了。但是美国手艺啤酒人和他们的信徒们说美国人几乎就喝百威、米勒和科士。因为,第一,13年禁酒期间,只有啤酒的代替饮料或是质量不过关的私运酒,美国人也就忘记了醇厚的浓啤酒和贮藏啤酒的味道;第二,战场归来的老兵,一直记得关岛炎热沙滩上的冰爽伯巴斯,回到家来对之也充满感情;第三,战时啤酒也征服了在工厂里代替男人工作的妇女们。(这争论并非发生在百威、米勒、科士的酒吧里,他们把美国标准的支配力看作自己创造伟大啤酒的证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