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善养人,能服天下

儒家修身九讲 作者:方朝晖


儒家关于“养”的思想,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仅“养己”,而且“养人”,与上面讲的“自养”过程相反,进一步发展为“养的人际关系学”和“养的政治学”。理想的人际关系赖以建立的前提是,能够“以善养人”,而不是“以善服人”。孟子说:

以善服人,

未有能服人者也;

以善养人,

然后能服天下。

(《孟子 ·离娄》)

什么叫做“以善服人”?什么叫做“以善养人”?关键在于“服人”与“养人”怎么理解。根据古人的注解,“以善服人”指以威武逼迫人服从,春秋五霸就是典型;“以善养人”指真心诚意地关心、帮助和爱护别人,使人们心悦诚服,求之不得地追随,其典型是“七十子之服孔子”。用今天的话来说,“以善服人”可指运用权威的力量来强迫人为善。能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威来做善事,当然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并不是心甘情愿地服从于你。如果他们没有违背你,那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因为不敢。在孟子看来,最成功的做法并不是让人们慑于权威而不得不服,而是能够让人们发自内心地自觉追随。然而,要使人们自觉追随,不是一件易事,这涉及人另一个重要的儒学概念—“化”。

一是“教化”。根据《说文解字》,“化”的本义与教育有关。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化”字由两个人(一个正立、一个倒立)构成的。因此,本义可能指人通过教育而发生了转化。直到今天,我们还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来比喻教书育人的过程。不过,古人所说的“教”并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且可指人格境界高的人对他人的影响,并认为理想的人际关系中渗透着“教化”的成分。《孝经》中提到“教之化民”,大意是认为古代圣贤能够以身作则来感化他人,收到了与人心心相印、和睦相处的功效。这里的“教化”绝不是指编出一些规矩和准则来让他人学习或遵守,而是包括:自己真心爱人,让他人学会了爱人;自己公正无私,让他人理解了公平正义;自己谦逊礼让,让他人懂得了相互尊重;自己修习礼乐,让他人其乐融融;自己正直果毅,让他人有了善恶。通过读《孝经》,我们就能明白儒家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理想并不是要人服从自己,而是以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人,从而达到以行育人、以善养人的效果。孟子提到了“善政”和“善教”的区别,“善政”指好的办法措施,“善教”指严于律己,感化他人。他说,“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尽心》)。可笑的是,在如何来影响和改变他人方面,后人往往只会想到宣传和说教,很少体会到古人“教化”思想的精髓。

二是“风化”。“化”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指一个人在没有被迫和勉强的情况下,缓慢地、不知不觉地被改变了。《说文解字》用“风动虫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化”的这一含义。许慎说,“风”的繁体作由“虫”和“凡”两部分构成,其中“凡”代表发音,“虫”代表含义。“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春天来了,在春风的吹拂下,虫子开始孵化,一个新生命从无到有地诞生了。是春风的滋养,使一些细小的微生物发育、生长,化成了虫子,又从地上的爬虫化成了天上的飞虫。风是“无形而致者”([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它在无形中滋养了万物,孕育出了新生命。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养”而“化”的过程。善于在人际关系中不着痕迹地影响别人,人们跟你相处如坐春风,不知不觉地发生着转化,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化”的过程。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 ·颜渊》),《毛诗》上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指君子的德性能够像风吹草动一样感化众人,让他们从善如流、乐此不疲。孟子用“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孟子 ·尽心》)来形容“化”的过程。意思是,好的政治并不强迫别人去学习,而是通过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人们一天天变好,却不知道是谁让他们变好的。汉代学者郑玄在《周礼》注中说:“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意思是,前昔圣贤在位时以身作则,感化了人们的心灵,让无数人获得新生;如今他们虽已离去,但他们铸就的一些风气一直传到了现在。在儒家经典中,还有诸如以德化民、化民成俗、天下化成、施化、化育等一系列表达类似思想的名词。

总而言之,儒家学者认为,理想的人际关系也是君子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养育新生命的过程,他把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当作目的,而不是实现私人目的的手段。之所以强调“以善养人”,而不是“以善服人”,正因为在孟子看来,勉强要人听从于你没有任何意义。能够以崇高的美德感化天下,让他们的心灵从你的言行中获得滋养,让他们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健康成长,这才是君子社会交往的理想。今天,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我们要问:一个社会的繁荣昌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主要依靠什么呢?难道可以仅仅依靠经济、政治和法律手段吗?在儒家看来,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人民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人心自觉地从善如流。为此,就需要“以善养人”,需要“教化”和“风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人心中形成强大的道义力量,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牢固的基础,为正义的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以善养人”,意义极为深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