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
失望与希望、悲观与乐观、跌倒与爬起、毁灭与重生,一直是人类社会永远歌咏不止的命运主题曲。
在希腊神话中,心机乖巧的西西弗斯为了让自己的城邦得到一条四季常流的河川,于是向河神伊索普斯泄露了主神宙斯的秘密。最后,西西弗斯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他每天要把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推到非常陡的山上,然后再眼看着这块大石头滚到山脚下面去。
在印度佛教经典《天龙八部》中,有一种叫迦喽罗的超级大鸟,每过500年,便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仇恨恶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肉体的巨大创伤来换得崭新的涅槃重生。
在中国神话著作《山海经·海内经》中,鲧为了阻挡滔天的洪水,偷了天帝的息壤,但洪水并没有被成功地阻止。天帝一怒之下,命令祝融杀死了鲧。鲧死后三年仍然没有腐烂,拿刀剖开他的肚子,从里面生出了禹。禹在总结上一代治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洪水。后世的人们正是根据“失败的鲧生出了成功的禹”这则神话,衍生出了“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成语……
从所处环境的艰难程度以及自身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言,企业家们无疑是现代版的西西弗斯、迦喽罗和鲧,他们不得不经常面对失败,并要勇敢地从失败的泥泞中爬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一部企业史就是一部失败的历史。在长年研究中国企业案例后,财经作家吴晓波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对于一部企业史来说,接连不断的企业失败案例是一条最重要的主线。”
作为一个群体而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创业的这一代企业家们,脸颊上几乎都被岁月的风霜蚀刻下“悲情”两个沉重的大字。
有人统计,1988年评出的首届20位“全国优秀企业家”中,有6人因违规违纪被免职、停职或被迫辞职,还有1人畏罪叛逃,其他的也都光华散尽,目前仍在原企业任职的仅有4人。
中国社科院曾经作过一个统计: 中国著名企业家的犯罪率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对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我们略加梳理,便会列出一份长长的“失败者”名单——步鑫生、禹作敏、褚时健、牟其中、仰融、唐万新、孙大午、戴国芳、郑俊怀、赵新先、顾雏军、黄宏生、龚家龙……
这是一个淘汰率太高的群体,悲情常常伴随着他们。这也充分折射出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环境之恶劣,的确令所有企业家对出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感——成就越显赫,失败就越羞耻。那种等待蒙受耻辱的焦虑感,以及为此不断与命运拼搏的挣扎感,使他们的生活内容充实,却也充满了痛苦。
他们都有着惊人相似的命运轨迹: 以传奇色彩崛起于混沌草莽之中;凭个人能力和对时机的把握达到事业的巅峰;又因步伐太过于超前或滞后,一时没有踏准时代的节奏,便在转瞬间被抛入了失意甚至失败之中而无法“超生”……
“问君何故陷囹圄?怜君何事到天涯!”
以成王败寇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显然是一种弱智或粗暴的偏见,因为这种失败背后,既有个性缺陷的因素,也有对市场规律的忽视,更有体制陷阱所导致的“人仰马翻”。
此中,有些人也许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有些人却一直有着截然不同的争议和评语,有些人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约,但在10年、20年或30年后,又有了新的解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