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混沌之中,这些“孤胆英雄”式的企业家们在当时的很多“肆意妄为”之举,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他们对当时法律和政策底线的试探和触犯,在客观上拓展了他们的商业空间;他们坠落时的惊呼声,也为后来者标明了前进道路上的暗礁所在。
财经作家吴晓波如此评价这个群体:“他们的失败,是一件让人遗憾但并不可耻的事情,因为这些失败往往伴随着伟大的创新和冒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燃烧在企业家内心的那股不甘平庸的勃勃野心,在一次次颠覆着陈旧的秩序,掀起商业上的巨浪与革命。”
对于企业家而言,失败只是华彩篇章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逗号而已。财经作家陈润在他的新书《大逆转》中,就写了这样一群不甘心失败、再战商业江湖,又重新获得人生辉煌的企业家群体。从书中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看见那些历经惨败却又从地上爬起来的企业家们所普遍具有的特质,那就是: 狂野的梦想、粗壮的神经、冷静的反思以及缜密的计划。
比如史玉柱。当巨人大厦轰然“倒塌”时,史玉柱也饱受过痛苦的煎熬,但他以最快的速度学会了“遗忘”。在他最失意的时候,一位老领导前去看他。老领导刚一进门,就看见穿着短裤的史玉柱在电脑前紧张地忙碌着,正为“脑白金”如何占领全国市场精心谋划着,完全不像是一个背负了35亿元巨额债务的失败者。谈到兴奋处,史玉柱被自己狂热的梦想烧得坐立不安,开始在他那400平方米空空荡荡的房间里踱来踱去,他以一副胜利在握的坚定口吻对老领导说:“这个产品花不了多少钱,肯定行!”
一些同样在失败的阴影中挣扎的企业家们,也没有让野心在心中熄灭。唐万新以一种“慷慨赴死”的悲壮,主动从国外回来投入“法网”,为的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武汉洪山监狱中67岁的老人牟其中,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并为自己出狱后准备了三个“最宏大也最科学的发展计划”:“对称计划”(即发射88颗低轨道卫星)、“开发西伯利亚”、“喜马拉雅耕云播雨工程”……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因此丢掉了野心和梦想。
每当我们聚焦于这些在成功与失败的边缘之间来回挣扎往返的企业家时,就会发现自己常常陷于两个深深的困惑之中: 性格能否真正决定命运?成败是否成为论定英雄的唯一标准?
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 史玉柱的好大贪功、孙宏斌的急于求成,让他们面临各自人生中最大的危机与失败。但让人费解的是,促使他们成功的主要因素,竟然也同样是这些“换汤不换药”的性格特质。
一种性格,两种命运,难道是造化弄人!其实,同样一种性格原材料,在不同的时空和情境下,应该有长短、厚薄和快慢等不一的捏造手法。比如,孙宏斌好胜逞强的性格锋芒,遇到同样坚硬如铁的柳传志时,若能够稍短寸毫、稍触即收,那么,现在坐在联想集团董事长宝座上的人很可能就不是杨元庆了;同样,在抢占全国市场的扩张中,孙宏斌的步伐若能够慢上半拍,掌握好节奏,那么,现在高居中国富豪排行榜榜首的杨惠妍必定又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成王败寇,这是历史锻造的残酷真理。所以,在面对2007年重新辉煌的史玉柱时,媒体极尽吹捧之辞,而曾经砍向他的刀笔,立即转头投向大势已去的孙宏斌们。
但问题是,史玉柱真的成功了吗?已经有媒体在质疑,史玉柱的《征途》游戏,为谋求暴利而推崇暴力,是一种“黑暗”的商业模式,或许正带领自己公司和整个网游业向毁灭的末路狂奔。
而对于孙宏斌而言,顺驰房地产虽然已经失控,但顺驰置业还牢牢地掌控在他手里,他还握有卖企业得来的数亿元现金。以他似“铜豌豆”般捶不扁、砸不碎的坚强个性,恐怕我们批判的唾沫未干,他已经卷土重来了!
不妨给成功者以严苛,让他们不再轻易跌倒;不妨给失败者以宽容,让他们有机会再战江湖。
(张小平,著名财经作家,《首富真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