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一位身材高挑而瘦削的青年人在研究生毕业之际,怀揣4000元资金和在安徽怀远老家研发出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走进深圳,好奇地端详这个为成千上万创业者打开的“世界之窗”。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位叫比尔·盖茨的小青年早在10年前就已成为亿万富翁了,发家的宝典也是软件。
他就是史玉柱,日后与比尔·盖茨一起成为中国年轻人“最崇拜的青年人物”。M—6401软件集录入、排版、编辑、打印功能于一身,压缩后变成装进电脑主机的卡,这便是日后在业界闻名遐迩的“巨人汉卡”。史玉柱在《计算机世界》报仓促地刊登了一则只有“M—6401,历史性的突破”几个大字的半版广告,第13天就收到两张订单,一共有近2万元的货款。4个月后,“汉卡”带来的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此后,他熬过整整150天的“集中营式生活”,研发出升级版本M—6402汉卡,并于1991年4月在珠海注册成立“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员工15人。史玉柱在解释“巨人”两字时说:“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青年史玉柱
1991年8月,为了抵挡香港金山电脑公司开发的“金山汉卡”的冲击,史玉柱花费80万元开发出升级版的M—6403汉卡。10月,史玉柱向全国各地的电脑销售商发出邀请,凡是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为他们报销往返路费。这种吸引客户的方式在当时极为罕见,此举吸引了全国各地200多名电脑经销商前往洽购。一个月后,M—6403汉卡的净利润达到1000万元。
中年史玉柱
1992年7月,史玉柱将公司总部从深圳迁往珠海,并在两个月后更名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由史玉柱出任总裁,集团下辖8家分公司,员工100人,成为仅次于四通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这一年,巨人集团的M—6403汉卡年销售额16亿元,净利润3500万元,企业以500%的年增长速度一路狂奔。
作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样板人物,史玉柱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广东省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等,媒体将“中国的比尔·盖茨”的头衔加封给这位年轻人。为了表示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珠海市政府特批给巨人一块规划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土地,地理位置极佳: 东临珠海市电视中心、金融中心和邮电中心,西靠体育中心,南接商业中心,北面是正处于规划中的珠海市新政府所在地。经过规划,史玉柱决定将这块土地作为巨人大厦的基地,以自行使用为主,而并非后来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房地产项目。
根据最初设计,巨人大厦只建18层,后来被加上20层,改成38层,此时方案已获得珠海市规划局的审批,投资预算2亿元的工程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再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巨人大厦的设计图纸先后被不断加码为54层、64层。到1994年初巨人大厦开工典礼时,史玉柱突然临时宣布巨人大厦要建到72层,投资预算也从2亿元猛增到12亿元。
1994年2月,工程破土动工。从一开始工程就遭遇到困难,巨人大厦地基20米以下全都是岩层,为此只得往里面打桩,一共68根桩,最短的68米,最长的82米。仅此一项就多花费1亿多元,此时地面以上部分工程还远未开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