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开始,何伯权远离江湖,并迅速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踪影难觅。江湖依旧刀光剑影,昔日英雄渐渐被遗忘。
原来何伯权跑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5年前,乐百氏曾以中国首家民营企业的身份入选哈佛大学案例,何伯权还因此到哈佛大学讲课数次。如今,他着手研究“中国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课题,每天准时去听课,上课认真做笔记,下课后回到自己的出租房内,这种生活整整持续了9个月。
出国之初,何伯权曾向2000多位好友广发英雄帖,希望大家有空就找他煲电话粥、打扑克牌、喝茶、吃饭或爬山,在2002年9月之前他都随时恭候。帖子中还附带一段他亲手书写的人生感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2003年上半年,何伯权的游学期限将至,而想见的朋友却久盼未逢,急不可耐的他决定回国看看,尤其是想了解一下旧部们现在都是何种状态。
回国第一站是上海,旧部悉数前来,酒桌上开怀畅饮,逗乐的段子不断。谈起各自忙碌的生活,大多数人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与“何总”分享,唯独昔日猛将顾青郁郁寡欢。他在聊天时感叹牙签不好买,要跑多个批发市场才能找到便宜牙签,这与他此前一向大手大脚地花钱习惯完全不符。再看他的神情,双眉紧锁,也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顾青毕业于同济大学管理学院,是何伯权亲自招聘的第一批大学本科生中的佼佼者。他当了一段时间的副总经理秘书后,被何伯权派往湖北地区任营销经理。在湖北苦心经营的7年里,他将乐百氏纯净水从市场空白做到销售收入1亿元,曾在“生命核能”拍卖中将湖北代理权卖出360万元的天价,还在总部对广州乐百氏公司的收购战中立下了奇功。何伯权对这位年轻人十分欣赏,可惜顾青在1999年离开乐百氏,到上海财大读MBA。
2002年9月,顾青凑足55万元开始创业,瞄准的项目竟是在湖北工作时令他回味无穷的当地特产鸭脖子。
在常人看来,鸭脖子是类似于鸡肋的食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擅吃的湖北人经过八角、花椒、红辣椒等几十种调料精心制作后,别具风味的小鸭脖居然打开了大市场,上至高档酒店,下至街头小摊,全国各地随处可闻鸭脖子的余香。顾青久居湖北,每次回乐百氏总部开会,鸭脖子都是他馈赠给同事的首选礼物。正因为熟悉,所以他有信心将鸭脖子做大做强。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顾青建厂房花了近40万元,开直营店还得花钱,资金显得捉襟见肘。2003年元旦,顾青设在上海中山四路的第一家直营店开业,当天营业额仅80元,此后连续几天状况仍不见好转。但他仍然硬着头皮顶着,第二家店很快开业,但每天最多的流水也只有1000多元。望着门口满含兴旺长久之意的“久久丫”招牌,顾青一筹莫展,创业要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而鸭脖子也并非他预想中的暴利行业。
久久丫连锁店
与何伯权见面吃饭时,顾青盘算全部家底,只剩4000元能继续投入了,真可谓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听完老部下的倾诉,何伯权也明白了八九分,饭后当即表态要到顾青的工厂去转转。在前往工厂的路上,何伯权问顾青:“你到底还需要多少钱?”顾青答:“50万元。”何伯权很干脆:“好,我给你50万元,股份比你少两个点,剩下的算我借给你的。”之所以要让顾青控股当董事长,何伯权的理由是自己投的钱一定要比顾青少,否则顾青就是在为他打工了,这样顾青难免动力不足,而自己的负担会加重。久久丫毕竟是顾青的事业,还得由他自己来承担。
一周不到,50万元资金立即到账,顾青十分感动。可是资金到位后又有新的问题出现,要不要拿何伯权给的钱继续开店扩张呢?顾青犹豫了。虽然公司账面上每个月亏损10万元,但是每个店面每月还有500元的赢利。何伯权得知情况后告诉他:“连锁店最核心的是单店能否赚钱。一家店铺只要能够持平或者略有盈余就可以把店开下去。”可是顾青还是不放心,担心投完之后继续亏损就不能抽身了,何伯权态度坚决地说:“不投肯定死,投进去才有机会活。”
顾青依其言,2003年一口气在上海开了16家直营店,规模效应立竿见影,当年营业收入达到1800万元,此后逐年翻番,分别为4000万元、8000万元。到2008年,久久丫在全国开设了500多家直营店,年销售额数亿元,利润数千万元。这一年,顾青请饶志兵担任总经理,自己则退出日常管理,以便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将眼光放得更远,而这种胆识和胸襟恰恰是从何伯权那里学来的。
虽然久久丫是何伯权做风投的第一个项目,但他从未参加过公司的董事会,更未插手具体的经营管理事务,甚至连报表都不看。更多时候何伯权只是找顾青来聊聊天,指指大方向,顾青说:“有了老何的指点之后,我们在大的方向上不会出问题,而且具体的事情,我每次问他,都会很快地得出结论。”
“我比较懒,不想管太多,只做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事——对消费者的研究。”何伯权谦虚地说,“投资久久丫完全是随意的,只是帮忙,但我发现我的思维和想法对创业的年轻人很有帮助。我对做企业很熟悉,对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都很了解。这些对创业者很有用,我和他们之间存在一种落差。你有没有力量,关键看你有没有落差。”
正因为有这次“完全随意的帮忙”,何伯权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天使投资。几个月后,何伯权注册了今日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开始新的商业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