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节:悲伤的同情总让人难受

道德情操论 作者:(英)亚当·斯密


15 悲伤的同情总让人难受

同情快乐让人心情愉快,只要没有妒忌作怪,我们就乐于沉浸在极度的欢乐中。但是对悲伤的同情总让人难受,即使我们有所表示也很勉强。在观看悲剧的时候,只要还有可能,我们就会尽量克制自己的同情心。就算实在无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也会努力在朋友面前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我们会不动声色地擦去眼角的泪水,生怕旁边的人不理解我们的多愁善感,反而觉得我们软弱无用像个女人。一个遭遇不幸、渴望得到同情的可怜人在向我们倾诉他的痛苦时仍然不免犹豫不决,那是因为他感到我们的同情中带着勉强的情绪。想到他人冷酷的心肠,他宁愿把自己一部分的悲伤隐藏起来,而不愿尽情发泄自己的痛苦。那些春风得意、趾高气扬的人就不同了,他知道只要我们不是因为妒忌而讨厌他,就会对他的成功表示衷心的同情和赞赏,所以他丝毫不会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

虽然日常的笑声和泪水都是很正常的,但我们却总觉得旁人更愿意同情我们的欢乐而不是悲伤,因此我们更愿意在朋友面前露出笑容,而不是潸然泪下。即使遭遇最不幸的打击,可怜兮兮的抱怨也会让人难堪。但胜利的狂欢却不是下流的行为,虽然由于审慎,我们常常在成功的同时保持克制,但这是因为此时过度的喜悦最容易招致别人的妒忌。

老百姓对在竞技场上超过自己的胜利者会报以热烈的欢呼,决不会有任何嫉妒。而在旁观一次死刑时,他们的悲痛又是那么庄严肃穆。我们在葬礼中的哀恸往往只是伪装出来的表情,但是在洗礼或婚礼中我们总是感到由衷的快乐,毫无做作。在所有这些喜庆场合,我们的快乐虽然短暂,却与当事人的感觉一样真实。当我们热情洋溢的对朋友表示祝贺时,的确是为他们的幸福感到高兴。此时我们内心充满了真正的快乐,眼里闪耀着喜悦和满足的光芒,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显示出勃勃生气。

然而,当我们安慰痛苦的朋友时,我们的感觉却远远无法与他们相比。我们坐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一本正经地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不幸。看着他们在讲述过程中不时因为内心情感的波动而哽咽难言,我们心里却越来越不耐烦,完全不能跟上他们的情绪。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他们如此激动是理所当然的,换成我们自己也会有同样的表现。在内心深处我们甚至会骂自己麻木不仁,也可能由此"制造"出一种同情,但是这种人为的同情可想而知是多么经不起考验,一旦我们转身离去它就会无影无踪。大概上帝觉得我们自己的痛苦就已经够受的了,所以他并不要求我们去分担别人的痛苦,最多鼓励我们努力减轻别人的痛苦。

正因为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感觉迟钝,那些在巨大痛苦之中仍然雍容大度的人才显得超凡脱俗。能在一连串小麻烦中保持心情愉快的人当然是个招人喜欢的绅士,比起那些能够这样去面对可怕灾祸的人也毫不逊色。…………详细请见 中国城市出版社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定价:20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