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节:东方式的

道德情操论 作者:(英)亚当·斯密


17 东方式的"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虽然是一种东方式的阿谀奉承,但是我们在毫无自觉的情况下也很乐意随众高呼。同样的厄运和伤害如果落在他们身上,会比在平常人那里引起我们更多的同情和义愤。国王的遭遇和情人的苦难是悲剧最合适的题材,也是我们在剧场中最感兴趣的情节。由于偏爱,我们喜欢在这两种剧情中设计天下第一的大团圆结局,虽然按照理性和经验,结果可能恰好相反。谁要是阻碍我们享受这完美的体验,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伤害。弑君卖国者在人们眼里是最残忍的凶手,因此查理一世之死引起的愤怒超过了人们对内战中所有牺牲的愤慨。看到人们对下层民众的惨状视而不见,却对上流社会的遭遇鸣冤抱屈,如果我们不了解人类的本性,难免会觉得身居高位的人对痛苦和死亡的忍耐力远远不如草民百姓。

正是人们对有钱有势者在感情上的认同支撑着社会秩序和等级差别。我们服从、尊敬那些地位高于我们的人,并不是希望他们赏赐给我们什么,而是出于对他们优越条件的羡慕。只有很少的人能得到他们的恩赐,但这很少的人的运气却让所有人眼馋。我们渴望为他们的利益服务,帮助他们达到近于完美的幸福,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或自尊外不要求任何报答。我们遵从他们的指令并不是完全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即使社会秩序要求我们反抗他们,我们也无法做到。从理性和学理上看,国王是人民的奴仆,我们对他们或是服从、或是抵抗,甚至罢黜和惩罚,完全取决于公众利益的需要,但这并不是上帝的旨意。上帝指示我们为他们的利益服务,拜倒在他们尊贵的宝座下浑身发抖;看到他们的微笑我们就仿佛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如果他们有些许不快,哪怕他们不惩罚我们,我们也会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即使他们并不计较,也很少有人敢于视他们如平常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争论,除非和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无论是什么样的动机,什么样的恐惧、仇恨和愤怒,都无法压倒我们对他们的尊敬。无论他们的行为正确与否,如果人民想用暴力推翻他们,亲眼看到他们下台、受刑,那么在此之前一定已经是民怨沸腾。因为在老百姓心中他们天生高高在上,所以即使对他们恨之入骨,也不能完全抹杀怜悯之情,甚至很容易恢复对他们的尊敬。他们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君主,同情很快让他们忘记了曾经的愤怒,又开始忠心耿耿的为重新建立旧主的权威而卖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