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绪障碍症治疗的最新突破(2)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作者:(美)戴维·伯恩斯


认知疗法的第一个原则是:你所有的情绪都来源于“认知”或思维。认知即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就是你的感性认识、心态和信念。它包括你理解事物的方式——即遇到某事或某人时,你会对自己说什么。简而言之,思维决定情绪。

我先举个例子。你读到这里会想什么呢?你可能这样想:“认知疗法?说得天花乱坠似的,它对我可没什么用。”如果你沿这条思路想下去,你就会持怀疑态度甚至感到气馁。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你的思维!看到这本书时,你这样自言自语一番,然后,气馁感就随之而来了。

相反,你也可能会精神突然一振,因为你这样想:“嘿,这个疗法好像不错,可能对我最终会有好处。”这种情绪反应的始作俑者不是你正在阅读的句子,而是你的思维模式。此时,如果你相信头脑里一闪而过的念头,你的情绪就会迅速予以反应。事实证明,思维决定情绪。

第二个原则是:情绪消沉时,你的思维就会被无法摆脱的消极感所左右。你不仅用灰暗压抑的眼光审视自己,而且还用这种眼光来观察整个世界。更糟糕的是,你会开始深信,现实和你想像的一样可怕。

如果你严重抑郁,你甚至会开始认为一切一直都是这么糟糕,将来也会永远这样。回忆过去时,你能记起的只是所有曾经的不快。展望未来时,你看到的只有虚空,无休无止的问题和烦恼。未来是如此的灰暗,于是,你感到绝望。这种感觉绝对是不合逻辑的,但它似乎又那么真实,你不得不确信,这种无助感将永远挥之不去。

第三个原则是:达观的心态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导致情绪起伏的负面思维中,几乎总会包含明显歪曲的内容。尽管这种思维貌似可靠,但它们却是非理性甚至是错得离谱的,这种扭曲的思想就是你痛苦的主要根源。

暗示是非常重要的。你的抑郁很可能并非基于对现实的准确感性认识,它常常是心理波动的产物。

假如你相信我说的是正确的,这对你会有什么好处呢?现在我们该讲解这种临床研究最为重要的结果了。如果掌握了这套方法,你就可以学习有效地调节情绪,从而找出导致你抑郁的歪曲思维并将它铲除。一旦你学会客观地思考,快乐也将随之而来了。

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认知疗法和其他普遍应用的方法相比其效果如何?这样新疗法能让严重抑郁的患者不服药就好转吗?认知疗法的疗效到底有多快?它会不会复发?

几年以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认知疗法中心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他们中间包括约翰·拉什(John Rush)、亚伦·贝克(Aaron Beck)、玛丽亚·科瓦克斯(Maria Kovacs)和史蒂夫·霍朗(Steve Hollon)等博士。这个调查组的工作是开展试点研究,将认知疗法与市场上广泛使用而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抗抑郁药物——盐酸丙咪嗪——作比较。他们将40多位严重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不服用药物,只接受认知疗法治疗;另一种只服用盐酸丙咪嗪,不接受其他治疗。之所以采取这种非此即彼的研究模式,是因为它能尽最大程度证明这两种疗法的对比效果。在那时之前,从疗效来看,还没有任何一种抑郁症心理疗法能和抗抑郁药物抗衡。因此,抗抑郁药物一直是媒体追捧的热点,甚至在过去的20年里,业内人士都认为抗抑郁药物是治疗严重抑郁症的最佳方案。

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在采取治疗前,所有患者都会接受多种心理测试并进行系统评估,而且治疗结束后,在一年之内每隔几个月还会测试评估一次。执行心理测试的医生并非患者的心理医生,因此,他们都能客观地评估每种治疗方式的优点。

患者的抑郁发作程度从中度到严重不等,其中大多数患者都曾在其他诊所接受过多位心理医生的治疗,不过收效甚微。在转诊时,3/4的患者有自杀倾向,所有患者饱受慢性或间歇性抑郁症折磨的平均时间甚至长达八年之久。许多患者都认为自己肯定无药可救,这种想法使得他们对生活感到绝望。你的情绪问题可能没有他们的严重。小组选择了这些棘手的重症病人,是为了在最苛刻、最具挑战性的条件下检验认知疗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