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荒谬中成长(9)

群氓时代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酷驴的噩梦

“驴友”这个词,一看就具有鲜明的网络特征——大概是起源于新浪网。“驴友”,乃“旅游”的谐音,多指那些参加自助游的人,这些人互称“驴友”。日后发展开来,更多是指那些自备行囊,以最少的钱,去远足、穿越、登山、攀岩、或者漂流的户外运动爱好者。

户外旅行的概念,来自西方,是波希米亚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其骇世惊俗的口号是“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目的嘛,据说是想在自我折磨的旅行中,体验更深更大的精神感受,乃是一种属于小资层次的时髦。

当然,驴友,特别是酷驴,不是我们一些人想象中的托钵僧、苦行僧,在他们的大背包里面,基本的必需品比如什么垫子、睡袋、鞋、帐篷、水具、地图、指南针、太阳眼镜、药品等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人拥有卫星定位器GPS、专业的登冰山用的冰镐、冰锥以及潜水器材等,高级的“驴友”,花费不菲。

在2000年青海玉珠山上的山难事件中,我的一位非常年轻的同事,因为领队的疏忽和欠缺经验,在忽遇暴风雪的情况下,与登山的团队走失。最可惜的是,他其实已经躲过了暴风雪的最大危险,并且走到了雪线以下,但因为疲劳过度,从前没有任何攀登高山经验的他,竟然在山坡上躺下休息。这一躺下,就再没有起来。他遇难的时候,年仅29岁。

我们同事间私下都议论说,小周登山,无非是效仿深圳的王石;而王石,效仿的是英国的布朗森。但我们大家一直忽略的是,即使山死了,王石、布朗森也死不了!这些企业家、大富豪,他们身后有那么强大的支援、救护团队,有钱,有势,有人脉。而我们的同事,只是参加了一个广州售卖户外用品的商人充当领队的业余班子,心血来潮,竟然敢去攀登6000多米高的山峰。

当然,特别让人心酸的,是他的父母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那时,我忽然想到了孔夫子的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但是,那件事过后,在好友华文的撺掇下,我一度迷恋上了自驾游。

确实,生活太枯燥了。每天,面对着千篇一律的人,做着差不多的事,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消解着琐碎人生一个又一个问题——仔细想想,很可怕,让人产生逃走的冲动。毕竟,或多或少,生命,有时候必须要浪费到那些美好的事物上去!

自驾游,这种花钱费事的旅行方式,相比参加旅行社的那种旅游,确实自由灵活多了。驾车过程中,自己可以随时调整旅行线路,随心所欲,特别是能到达距离大机场和大城市较远的景点,比如靖边县的赫连勃勃“统万城”;还可以在途中领略“淳朴”的民风(只要不是旅游景点的地方,民风都淳朴),有时候,我们还能欣赏到未遭破坏的自然风光(这需要大能耗的越野车)。与传统旅游相较,既可避免了众人拥挤扎堆的苦恼,也可免却被黑导游牵着鼻子购物时的尴尬。

但是,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自驾游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喝水,随时停车小便。对于可怜的中国旅游者来说,这就可称是快意人生了。

最疯狂的时候,我一年内两次自驾去西安,每次的路程都有5000公里之遥,自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开车。开车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16个小时,当我摇摇晃晃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整个后背都有要折掉的感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