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为“消费品”的文化(5)

群氓时代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至于于丹女士对《论语》盲人摸象般的曲解经典、乱插旁白、甚至把“女子与小人最为难养也”的令人发指的解释,我都觉得可以原谅——普及《论语》吗,能让这本圣贤书搭于女士的光售出几百万册,多大的功德啊!

但是,当我看到于丹女士声色俱厉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以文化武则天的派头,不停狡辩她对《论语》的误读,并大言不惭而且咬牙切齿地说“诗无达诂”的时候(这四个字的话外音就是,“老娘我爱怎么讲就怎么讲”),我对她的崇敬之情,顿时化作了青烟。

再后,我在网上看到新闻,开着沃尔沃的易中天教授与夫人去购买别墅,竟然私下和卖主达成和约,置房产代理于不顾。这种猥琐的事情,让人简直不敢相信是易中天大教授所能干出!

要知道,我们古语有言:恶不踢花子碗,毒不昧婊子钱,贼不欠代理费!虽然绕过中介省点钱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但发生在令人尊敬的易中天教授身上,就变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道德”事件。

现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日益变成了一个撮合力极强的媒婆,它竭力促成知识与金钱的联姻,不断制造出快餐历史文化的怪胎。纷纷地,大学殿堂的教授、学者们,顺流而下,摇头摆尾,粉墨登场,个个变成了五流的袁阔成、单田芳和刘兰芳——王立群教授用手抚摸着脑袋顶上的一大绺头发,表情暧昧地说着司马相如“包二奶”;易中天教授方言特浓地撇着鲇鱼大嘴以管理学语汇说刘备是个CEO;于丹女士用《读者文摘》特有的“书面”语感词汇讲述大众的“心灵鸡汤”;还有蒙曼,本来一位很清纯的青年女副教授,二次上讲坛,就被电视台包装得描眉打眼,像极那干什么的——此情此景,让我的心都碎了,思之更令人鼻酸:

知识分子,大学象牙塔里面的高种姓人群,按理讲,应该是我们时代的良心啊!现在,他们却成为了九流的戏子!

在电视预告中,特别让我惊奇的是,我看到一个著名的、德高望重的红学家、历史学家,都90岁的人,牙都没了,也要瘪着嘴,撑病老之躯,咳嗽痰喘地去登台论道——此情此景,真让我瞠目结舌。耋耆老者,难免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真实的陆游。

陆游,诗歌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堪称大家;至于政治、军事方面,则是个庸识之才。陆游命好,也不好,青少年时代考进士,位列第一,居秦桧之孙秦埙之上,惹得老秦大怒,不仅把主考官“办”了,更记住了“陆游”两个字,嫉恨之余,就是不让他中举。直到宋孝宗即位,才“赐”陆游进士出身。后来,他又因“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免京中官职。外任其间,陆游幸得宋朝崇文的风尚保护,终世做一个富贵闲人,为皇帝修修实录什么的,诗词歌赋,怡然生活。

可惜,这才子总是不甘寂寞,已经七老八十的人,“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所以,在南宋志大才疏的韩侂胄的北伐幕僚班子中,陆游也算一个,也是韩侂胄最终倒霉的推波助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