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为“消费品”的文化(18)

群氓时代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我们被催眠一样,被商人们廉价的宣传伎俩哄到了“畅销”、“好卖”的棚子里面,纷纷掏钱上当,然后,个个面露笑容,传销连环套一样,不停地让别人也上当,以此来遮掩我们本身近乎弱智的低俗。

当然,如今的“上一当”,我们更多的人是心甘情愿。在忍受了多年意识形态的“高大全”之后,矫枉过正,打着“躲避崇高”的幌子,一头扎入低俗廉价的笑料中,让大脑的转动能少费力就少费力些。这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本身就缺乏有效的润滑剂。所以,别人“喜爱”的东西,逐渐会莫名其妙地变成大家喜爱的东西。

与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和“喜闻乐见”不同,那些东西,经历了岁月和时代的打磨,历久弥新。而我们今天的群氓,电视、电台里面只要多放几遍“今天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大家都会像被电击的白老鼠一样条件反射,然后就自愿地去“上一当”。可以想见,这个国家的人群基数如此大,难怪连那些最低级的骗术都能赚个钵满盆满。

“台风来了,猪都会飞!”归根结底,在互联网炒作的喧嚣中,回首那些网上可怜的写手们和那些“艰苦卓绝”的“推手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是一些真正愚顽的人。法国大胡子法朗士说过:“即使是奸诈狡猾的人,也要比愚顽的人好得多。为什么?因为奸诈狡猾的人还有休息、打盹的时候,而愚顽的人,却从来不知道休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如果这样的话,是否可以推断出,隐藏在巨大网络背后那些无面孔的群氓都是愚顽无知的一群呢?

当然不是!

如今这个泛知识化的时代,大众的智力层次要远远高出过去任何一个时代,他们非常机敏,非常自信,非常了解更广范围内的大小事情,而且拥有近乎无限的潜能和力量。但是,这种自恃聪明的自以为是和狂妄自大,恰恰使得网上群氓的头脑在终端的意义上变得更加简单和愚昧。他们,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跟着“带头大哥”的煽动走,在网上最激烈地行使他们手中鼠标点击下的朝生暮死的短暂权力,使得各种零散的推测和自以为是的臆想,最终汇入臭气熏天的大流,在网络中四处涌动,甚至泛滥成灾。

黑格尔曾经高言:“群众正在崛起!”

这个预言意味着什么呢?

仔细推究,回望这历史性的预言,从现在的互联网的狂乱大潮中,我们发现,它不过是一种幻想,不过是尼采的所见所闻:

“我看到,虚无主义的洪流,在奔腾泛滥!”

网民,作为崭新形式的“氓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