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 做“权威+哥们”型父母(1)

培养20年后最棒的男孩 作者:云晓


做哥们,是为增强沟通力,让男孩有问题愿意和你说;做权威,是为了增强自身的信服力,让男孩更能听进你的建议 这一方法,谓之“弯下腰来”的教育。

作为一位母亲,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把亲子之间的关系,比作这样三种类型:

一种是“老子”型,也就是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是附属于自己的,就得无条件听从自己的。他们最常用的教育语言就是:“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小孩子要听大人的。”

一种是“奴仆”型,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言听计从,有求必应,溺爱得不得了。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小祖宗,你说什么都是对的 你要什么就跟爸妈说 ”

还有一种就是“哥们+权威”型,在孩子眼中、心目中,父母是和蔼可亲的、是可与之交心的,更是值得自己去尊重、可以给予自己正确指导的,是自己最为亲密无间的大朋友。

这三种类型的父母,究竟哪种才是最成功的呢?我想男孩父母们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因为生活中,很多不幸抑或成功的家庭教育故事,纷纷给出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老子型”父母,会让男孩子更叛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即便孩子暂时没有反抗你,也只是因为年龄还小、力量还弱而已。

“奴仆型”父母,最痛苦的现实就是,往往会教出一些不孝顺的儿子 当对父母的爱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应当,也自然就少了一分感恩之心。

而“哥们+权威”型父母却全然不是这样。

为什么要做“哥们”?做哥们,是为增强沟通力,让男孩有问题愿意和你说,以便发现问题;为什么要做“权威”?做权威,是为了增强自身的信服力,让男孩更能听进你的建议,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当孩子有问题愿意与父母说,有情况愿意与父母沟通,并且对父母的建议十分认同,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一“哥们”,一“权威”,也就塑造出了一个优秀的男子汉。

我的一位邻居,也是一位为孩子教育问题殚精竭虑的母亲,就曾跟我诉说了这样一件让她烦恼不已的事情:

从儿子很小开始,我们就一直在用最科学的方法来教育他、引导他。为了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甚至买什么,我们从来都第一时间征求他的意见。为了增强他的自信力,我们从来都会变着花样地去表扬他 我们一直在力争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可慢慢的我发现,这样精心的教育却没有收到我所期待的效果。孩子性格中固执的一面越发严重起来,自己认定的事情即便家人怎样劝说也不会听从,比如说大冬天的他就非要穿很少的衣服出去,无论怎么劝说很冷、会感冒,他都会一意孤行。

还有一次,我陪他玩下象棋,眼看我就要赢了,他忽然就火了,说“你怎么能赢呢,得我赢”,随后用手把棋子一推,说不玩了。后来问他爸爸才知道,因为平时爸爸陪他玩象棋,为了让孩子高兴,总是有意去让孩子赢,结果赢的次数多了,孩子却再也承受不了“输”了。

与此同时,孩子做事也开始出现了独断专行的毛病,“和你们说了也不懂”“我这样做就是对的”等话语常常从他的口中出现。孩子变固执了,孩子更变得莽撞了

因为是一同住了多年的邻居,这个孩子我是有些了解的,他和博博一样,都是好动好玩、易犯错的男孩。对于这种类型的男孩,父母仅仅做到尊重、做到欣赏、做到热爱,是远远不够的。不同性格的孩子,他们需要的爱也是截然不同的。

每个孩子,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某种需求。

就拿邻居家的这个男孩来说。因为个性外向,所以个性比较强,凡事都很有主意,想法也很多,再加上家长经常有意识地去认可他、抬高他、遵从他,久而久之,性格不佳的问题就出现了 他会变得有些自以为是,甚至是固执己见、唯我独尊;他会变得有些骄傲自大,容不得半点的失败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恰恰就出在我们做父母的方法不对头上面。男孩子大多很有主意,并且对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