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詹 森 效 应 不仅要有实力,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

每天懂一点经典心理学 作者:江乐兴


爸爸妈妈经常教育女儿,考试前夕不要牺牲睡眠时间去学习,这是得不偿失的。要以平常心对待,顺其自然,不去想考试的结果。考试的时候,专心地把题目做好就行了,管它考多少分。

在这种教育下,女儿对考试有了淡定的心态,她把那句“考试就是换个地方做题”写在纸上,贴在自己的床头,以提醒自己保持平常心。这句话后来在同学们之间也广为流传。

做家长的就应该像这个孩子的父母那样,不要总是强调孩子考多少分,考多少名,不强求孩子每天做多少题,学习多长时间,而要让孩子对学习保持平常心态,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做题的过程,而不是去想考试的结果。这样孩子在考试中就不会那么在意考试分数,在大考中就不会无缘无故地紧张不安。如此,孩子才能从容走进考场,轻松走出考场。

启示2:困难面前,坚信自己能行

想要克服詹森效应的不良结局,首先,要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只有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比赛场上或考场上沉着冷静,使自己进入“角色”,发挥出正常水平。

再者,当紧张情绪出现时,要及时通过自我暗示唤起自己的自信,特别是遇到困难时,更要不断提醒自己冷静、细心、沉住气。有些人在遇到困难时,也会暗示自己,不过他们喜欢用“别紧张”“别慌张”“千万别出错”等词,这样不但无法缓解紧张的心理,还会强化紧张的情绪。

小伟的成绩非常优秀,按平时的考试成绩,完全可以考取重点大学。可是他连续两年参加高考,均因在考场上过度紧张而落榜。考数学的时候,他发现有道题自己没见过,就紧张起来,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神情慌乱,手心出汗。结果他的数学考得一塌糊涂,最后总成绩与理想的大学录取分数线差了三分。

小伟很不甘心,决心复读一年,下一年一定要考取理想的大学。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他第二次走进了考场。但一进考场,他又感觉全身被紧张的气氛包围,明明会做的题目,甚至平时得心应手的题目,他都觉得很陌生,等他走出考场,才恍然大悟。结果小伟又以5分之差落榜。

从小伟的表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遇到难题时,小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才导致遇到了平时没见过的题目就慌张,其实也许题目并不难,也许小伟能做出来,但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使得他的情绪难以平静下来,继而思维不能进入正常的思考状态,自然就很难答对题目。

不只是学生在考试中应保持自信的心态,做任何事我们都应相信自己,因为相信自己才能爆发出昂扬的斗志,相信自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相信自己才能将困难逐个克服。当困难出现时,唯有不断给自己打气,相信自己能行,才能更好地解决困难。

启示3:不要给他人“制造”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名列前茅,实力雄厚,但在比赛时却失误不断,表现糟糕,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素质不好。主要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的,为什么会得失心过重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人的期望有关。

有些人平时战果累累,卓然出众,于是大家对他如众星捧月一般,对他充满期待,这就在无形中给他造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然的话会让看好我的人失望的。于是他越出色,别人对他的期望就越高,他的心理压力就越大,这样总有一天会崩溃。

在运动员身上,这种现象很普遍。当一个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获得了冠军,为国家增光添彩后,社会、国家、家庭等各方面就会对他寄予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被寄予了厚望,但是他在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铜牌。而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小鹏获得了两个项目的冠军,而且还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双杠金牌得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