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禁 果 效 应 多一点遮掩,多一点神秘(3)

每天懂一点经典心理学 作者:江乐兴


事实上,只要你善于运用禁果效应,它能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比如,有位老师利用禁果效应改善了师生关系。

有位后进生和语文老师的关系不太好,他认为语文老师对他有偏见,认定语文老师手里的那本工作手册里一定记录了自己的“黑点”。一天,语文老师上完课后,故意把那本工作手册留在讲台上,那位后进生发现后,格外好奇,就偷看了老师的工作手册,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因为老师在工作手册里记录了他很多“闪光点”,让这个学生大为感动,他对老师的误解一下子消除了,还下定决心改头换面。

可见,一次“禁果”起到了多次谈心都无法达到的说教效果。

启示3:不要遮遮掩掩,而应坦坦荡荡

禁果效应启示教育者,如学校老师、家长,在关于孩子的性教育方面,应坦坦荡荡,而不应遮遮掩掩。很多学校老师或家长喜欢禁止孩子干什么事、不准怎么样。例如禁止看武打小说、黄色书籍,但越是禁止的书,孩子越想看。有很多书孩子本身不知道,知道了也并不一定去看,但是学校或家长一禁止,反而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他们非常想看个究竟。那些平时不爱看这类书的孩子,这时也十分来劲,想一睹为快。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学校或家长不准男生和女生关系太亲密,反而涂上了一层诱惑的色彩,造成了一些孩子与异性走得过近,结果导致早恋现象。尤其是在性教育方面,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性教育是不雅的,不愿意和孩子讲,每当孩子有这方面的疑问时,家长就避而不谈,或遮遮掩掩,讲得也不自然。殊不知,这样反而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

身为教育者,应该明白性本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不要一听到“性”这个词,就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不要把性和黄色、淫秽、低级、下流等词联系在一起。如果做父母的对孩子闭口不谈性问题,夫妻之间对性问题也讳莫如深、羞于启齿,那么就等于对孩子封闭了性教育。然而,不和青少年谈性问题,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难道他们就不想,就不学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孩子们会悄悄地了解,悄悄地学习,甚至会因为朦胧的性意识和对性知识缺乏正确认识而走入歧途。

下面是某少管所里一个年仅15岁的强奸犯的作案动机:

一天下午,他到附近书摊市场闲逛,一位摊主把一本没有封面的书从一个角落里翻出来,满脸神秘兮兮,说此书内容十分精彩,他就买了回去。回到家,他一头埋进书里,看到书里的淫乱描述,他的心怦怦直跳,恰好此时邻居家的女孩来他家借东西,于是他一时冲动,将女孩拖进了自己的房间

对父母来说,不向孩子传授性知识,孩子将来仍然要过性生活,只不过可能会因为无知而闹出使人目瞪口呆的问题来。

一位妇产科医生说:“一个女病人,结婚后十年未孕,于是来医院检查不孕症。这才发现原来她无阴道(医学上叫先天性无阴道,是一种发育畸形),她竟然和丈夫生活了十年。”事实上,稍有一点生理知识的人都不会走到如此地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家长或学校老师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社会调查表明,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观念会深刻地影响孩子,困此在性教育中,父母应该坦坦荡荡,不应遮遮掩掩,要对性及性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首先应对孩子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如果父母认为性是不洁的,对孩子所问的有关性的问题不但不坦诚回答,反而斥责他们胡思乱想,孩子在禁果效应的作用下,就会觉得性是神秘的、不洁的。相反,如果父母认为性是美好的,如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一样自然,那么孩子就容易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