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门槛效应 由易到难提要求,踏进门槛难回头(1)

每天懂一点经典心理学 作者:江乐兴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A组),请求她们把一个小招牌挂在自己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们大都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再次走访这些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将一个不太美观的招牌挂在自己的窗户上,她们大都同意了。又过了一些日子,实验者请求这些家庭主妇把一块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院子里,结果依然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相比之下,心理学家派人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B组),直接表示希望将一块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庭院里,结果同意这个要求的家庭主妇的人数不到20%。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呢?

心理学家表示, 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倾向于答应这个更高的要求。因为当别人对你提出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要求时,你很难拒绝他,否则,就会显得你“不近人情”。因为这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你完全能够承受。

可是一旦你接受了这个要求,就仿佛跨进了一道心理上的门槛,你将很难抽身而退。因此,当别人再次向你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时,这个要求就和前一个要求有了继承关系,让你容易顺理成章地接受。这样比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更容易让你接受,人们把这称之为“登门槛效应”,又叫“得寸进尺定律”。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引导技巧。

登门槛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1:若想实现大目标,不妨先提小要求

我们知道,开口就向别人提不太容易做到的要求,别人往往难以接受。如果先提简单的要求,然后逐步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不断缩小差距,别人通常比较容易接受。每个人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心理,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大方的印象,因此,在接受别人的第一个小要求后,再面对第二个要求时,就不会轻易拒绝。如果这种要求不会给自己太大的损失,人们往往会想:反正都已经帮了,何不帮人帮到底呢?于是“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反正一只脚都进去了,又何必整个身子都进去呢?

周末,胡小青对丈夫说:“咱们买把椅子吧!”丈夫答应了。来到家居市场,很快就买好了椅子。这时,胡小青发现了一款书桌不错,煞是喜欢,就对丈夫说:“你看这个书桌,最适合你放电脑和书了。还可以当我的梳妆台,买了吧?”丈夫略加思索,说:“买。”

正在丈夫付钱的时候,胡小青又发现了一个衣橱不错,于是把丈夫喊到身旁,说:“你看这个衣柜,确实不错啊,才300元,很实惠吧!”丈夫赶紧说:“不用不用,买个几十块钱的简易衣橱凑合着用就可以了。”胡小青忙说:“有这么好的椅子和桌子,配个破衣柜合适吗?”丈夫一想也是,既然椅子和桌子都买了,再买个衣橱又有什么呢!于是爽快地说:“买。”

在这里,胡小青巧妙运用了登门槛效应,让丈夫成了她的俘虏。生活中,这一效应运用得很多,比如,男子求爱,若直截了当,绝对会把姑娘吓跑,如果从朋友做起,一步一步表达爱意,则易达成目标。当男士遇见自己心仪的女孩,如果他马上提出要和对方结为夫妻、共度一生,恐怕会遭到女子的断然拒绝,他们甚至连朋友都做不成了。这时不妨想办法得到女孩的手机号,然后和她联系,再找个机会约她出来吃饭、看电影、逛公园,随着感情加深,最后向对方表达爱意。

做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但培养人才只能循序渐进,不可以拔苗助长。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先提出简单的要求,带他做到了,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促使孩子不断成才。

启示2:成功是“设计”出来的

我们经常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来说明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实现的。很多人曲解了这句话,认为成功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要经历磨难的,是要经历时间的考验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