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门槛效应 由易到难提要求,踏进门槛难回头(4)

每天懂一点经典心理学 作者:江乐兴


事后,美国各大媒体谴责纽约人的冷漠。然而,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 巴利与拉塔内并不认同媒体的言论。为了解释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他们做了一些假设,并专门做了一项实验。

巴利与拉塔内找来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和一名假装精神病的人参加实验,让他们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保持远距离联系,“病人”和72名参与者相互间只使用对讲机通话。实验结果非常有意思:在交谈过程中,当假病人大呼救命时,在一对一通话的那组,85%的参与者都会冲出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四对一的那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纽约人对克尤公园谋杀案的麻木心态。两位心理学家把它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换言之就是“旁观者效应”。他们认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正是因为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很多旁观者无动于衷,更多的旁观者是在观察其他人的反应。

根据两位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我们来看看被人津津乐道的“有人落水事件”。旁观者A本来想下水救人,但又有些犹豫,因为还有其他旁观者在场,他想看看他们的反应。转念一想:“很多人都看到有人落水了,又不是我一个人看到,总会有人下水救人的,我还是等等看。”

犹豫之间,落水的人被水吞没了。居然没人下水,A不禁产生内疚之情,但是转念一想,又安慰自己道:“要责怪,要内疚,要负责任,我也应该和其他旁观者一同分担,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坦荡荡地走开了。

就这样,一桩桩“见死不救”的事件发生了。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正是“旁观者效应”,与人们通常理解的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或社会冷漠等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果把拯救酒吧女经理、下水救人当成旁观者的一次合作,那么合作的失败造成了华盛顿合作定律的发生,而这里的关键原因是“旁观者效应”。因为旁观者多,分散了每个人应该负有的责任。因此,心理学家认为,责任不清是华盛顿定律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说到这里,想必你也明白了 要想避免悲剧发生,避免合作失败,最关键在于明确责任,让每个人都有责任感,这样才会产生行动的推动力,才会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推卸责任、自我宽慰。

启示2:如果道不同,不宜共谋之

孔子说过:“思想主张不同,决不共相谋事。”即“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可以理解为个性、思想、志向;谋,交往、打交道、合作的意思。凡是个性与你相近、志向与你相同的人,你就可以和他交往,可以和他商量事情,可以和他交朋友,可以与他合作。否则,决不要与他合作共事,甚至还应主动远离他。

东汉时,有个叫管宁的人,与一个叫华歆的人是同窗好友。有一天,他们在花园里锄草,发现地里有一块金子,管宁视金子如粪土,继续挥锄锄草,而华歆则小心翼翼地拾起金子,放在一旁。

还有一次,两人一起在亭子里读书,当一个达官显贵乘车路过时,管宁不受干扰,继续读书,而华歆却停下来,起身观看,面露羡慕之情。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的志向不同,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从那以后,再也不与华歆为友。

正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又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其实都是说如果没有相同的志向和理想,绝不适合在一起共事。因为志向和理想不通,在共事的时候容易出现许多分歧,很容易导致合作出现问题。当然,很多时候并不是人不真诚,也不是人不礼貌,但为什么不能和他交往呢?这就是所谓的巨大的心理隔阂,说话没有共同语言,做事没有相同的地方。

如果把“道不同,不相为谋”引申到婚姻家庭中,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当两人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不同时,在一起是很难相处的。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夫妻二人一起商讨、一起合作来完成,由于价值观念不同,很容易产生意见分歧,这样非常不利于家庭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