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非常冷。我喜欢成都温和的冬日,不像天津,会下雪,今年10月就早早地下了雪。但在天津供暖很充足,而成都没有,有时我们不仅在室外觉得很冷,在屋里也冻得厉害。我能想象温迪又要说:“在美国……”唉,在这点上我倒同意,我也讨厌寒冷。
爸爸从外面买回来了早餐吃的包子。我对爸爸说,我受不了这室内的寒冷,温迪说在美国所有房子冷了都有暖气,热了都有空调。
“美国的确是个更富有的国家,”爸爸说,“但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即便在今天,在美国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钱来给家里装上暖气和空调,也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但是温迪说美国要好得多,”我说,“她一刻不停地这样说。”
爸爸用一种严肃的目光望着我,让我感到自己又长大了。
“我想在我们谈论中国之前,我应该给你讲讲一些事情,”他说,“我们应该谈谈中美的比较。”
奶奶端进来一壶菊花茶,说喝了能暖暖身子。爸爸给我倒了一小杯,然后打开了话匣子。
“在我看来,你和温迪谈论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时候,你们认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必须分个高下出来。但是两样东西不一样,不一定就得是一个好一个坏。想想不同的水果吧,它们从长相到味道都截然不同。比如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能说一个好另一个坏吗?”
“当然不能。”我说。这个连傻瓜都明白。
“是的,”爸爸说,“两种水果都很好,尽管看起来不同,吃起来不同,吃的方法也不同。橘子你要把皮剥开才能吃,但是苹果就可以一口咬下去。”
这跟美国和中国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纳闷。爸爸一定猜到了我的想法。
“美国和中国就像苹果和橘子一样不同,”他说,“但是不能说哪个更好,因为它们只是不一样。再有,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在同一个时间成熟。你在吃水果的时候,总要事先考虑它是否熟透了。如果你咬了一口青苹果,就会吐出来说这水果不好吃。”
“哈哈,”我笑了,“难道我们还没熟吗?中国难道像个没熟透的苹果吗?”我做了个咬到一口特别酸的苹果的表情。
爸爸也笑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说,“还真的很像。只是国家并不是成熟起来的,而是发展起来的。美国比中国发展得要更充分。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也会跟美国一样发达。”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爸爸。我们怎么能知道一个国家有多‘成熟’呢?我知道苹果在9月里成熟,但是我怎么才能知道一个国家什么时候算成熟?”
“最重要的是,”他说,“一个国家的人民要能吃得饱饭,要有房子住。食物和住房可以说是最基本的需求。政治环境需要稳定,人民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可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孩子必须都能够上学,成人必须都能够有工作,老弱病残必须能够得到照顾,国家有法律法规来支持国内和国际间的商贸活动。这些都是一个国家‘成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些事情。”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更成熟,不就意味着更好吗?温迪说的就是美国更成熟,所以更好吃吗?”我陷入沉思。这个画面有点可笑。美国是个熟透了的橘子,我们是个青涩的苹果。但是爸爸特别严肃,我没敢笑。
“一个国家发展得越好,大多数民众的生活环境就会越好。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更强,”他接着一脸严肃地说,“但是,我们的国家正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机会。在发展中国家,一切都变化得更快,每天都会蹦出来新的机遇。”
现在我真的笑了出来,我想象着自己周围蹦出许多东西。
爸爸也笑了。
“我给你举个例子。”他说,“30年前,中国很少人家里有冰箱。一些开始制造优质冰箱的厂家可以把冰箱卖给那些买得起的人们。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许多人的工资逐年增加,所以冰箱厂家每年销售的冰箱数量都在增加。现在,中国家家都有了冰箱,再卖冰箱难度可就大多了。收音机、电视机、汽车等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