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玉人何处教吹箫

凤簪恩深:文房珍玩的古典情怀 作者:黄青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代·杜牧《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常使人读来,悠然心生向往……

于是翻读《一统志》记载:“扬州二十四桥,在府城,隋置,以城门坊市为名。”

而清代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记载:“扬州二十四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

遥想,杜牧笔下的明月箫声,美人如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遥想,杜牧也许是位极英俊飘逸的美少年,细腻的诗思,在暖暖和风的春夜,天上一弯婉约的清月,如江南美人的娥眉,挂于诗人的心头……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古代诗人杜牧的最爱,亦是古往今来江南隽逸的如画意境……

一管紫玉箫,挂上粉色的蝴蝶丝绦,执于手中,且看我,扮江南佳人,试吹紫玉箫……

他曾执箫于手中云“好长啊”,是啊,是情长……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千年前的那一个春朝,粉光脂艳的含笑,一曲浓歌艳曲,随春风吹入翰墨香里……

遥想,珠帘里的女子,是否看到杜牧的诗句亦心有忐忑?

一代俊才,世家公子,诗酒风流,他的人生,仿佛唐代皇帝宫廷乐署里的一曲锦绣歌吟。

一曲箫,吹得玉人归。

九百年后,江南扬州的春朝,名冠京城仕林的诗人吴梅村为卞赛赛吹箫,那是明末的无奈,身世的不可知,一夜吹彻,杏花满衣襟,改朝换代……

杏花江南烟雨里,多少缠绵,婉约的典故,令人独自凭栏。

一曲清箫,抚栏遥望,朝回暮卷的江声,轻绡绣绢的清愁,可入画,堪入诗……

执箫美人,可有人真的懂得她?……

爱的是权倾天下?还是白衣俊士玉骢马?

古代故事里的佳人,心有所系,情有所钟的是哪一曲呢?

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执箫依于桥栏边,遥想,那关于前世今生的风露清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